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檀越的意思、檀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檀越的解释

梵语音译。施主。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二:“ 晋 大司马 桓温 ,字 元子 ,末年忽有一比邱尼,失其名,来自远方,投 温 为檀越。” 南朝 梁 沉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及至就讲,乃得七十檀越,设供果,食皆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诸方檀越,不论城郭与村坊,一齐齐随喜道场来,罢铺收行。”《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小檀越,你是谁家子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发薪”》:“只要有银钱在手里经过,即使并非檀越的布施,人是也总爱逞逞威风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檀越”是佛教术语,源自梵文“Dānapati”(दानपति),音译为“檀那钵底”或“檀越”,意为“施主”,指以财物、饮食等供养僧众或寺院的在家信徒。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含义

  1. 梵语解析
    “檀”对应梵语“dāna”,意为“布施”;“越”为汉语补充,寓意“通过布施善行超越生死苦海”。因此,“檀越”一词蕴含“以布施积累功德,解脱轮回”的宗教意义。

  2. 核心定义
    檀越指为佛教提供物质支持的在家信徒,包括施舍衣食、资助法会、修建寺庙等。例如,《大智度论》提到,檀越需具备“信心、福田(积累福报的机会)、财物”三个条件,通过布施破除悭贪之心。

二、佛教中的意义

  1. 功德与福报
    佛陀曾开示,成为檀越可获五种福报:延长寿命(施命)、相貌庄严(施色)、身心安稳(施安)、体魄强健(施力)、辩才无碍(施辩)。

  2. 与其他称谓的区别

    • 施主:侧重物质供养,如衣食或法会资金。
    • 斋主:特指供养寺院斋食的信众。
    • 檀越:强调对佛教文化的贡献(如建寺、塑像),用法更文雅。

三、历史与文献用例

  1. 古代文献记载

    • 晋代陶潜《搜神后记》记载桓温接纳比丘尼为檀越。
    • 《儒林外史》中用“小檀越”尊称勤奋读书的年轻人。
  2. 文化延伸
    檀越关系(供施关系)体现了僧俗互助的传统,僧侣为檀越祈福,檀越为僧团提供生存基础。

四、现代用法

现代佛教仍沿用“檀越”尊称在家信徒,尤其在正式场合或强调文化贡献时使用。例如,寺庙碑刻中常见“檀越名录”记录捐助者。

总结

“檀越”是佛教对施主的尊称,融合了梵汉文化,强调通过布施积累福报、超越苦难。其内涵从物质供养延伸到文化贡献,体现了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

网络扩展解释二

檀越的意思

《檀越》是一个汉字词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指的是敬称慈善事业的人或组织,也可以用来表示慈善事业的具体行为。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较高的尊重和敬意。

拆分部首和笔画

《檀越》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檀部分的部首是木,越部分的部首是走,共有17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檀越》一词来源于佛教,最早出现在佛经中。原意指佛教信徒中特别信奉檀香的人,后来扩展为慈善事业的支持者。繁体字为「檀越」,用于传统的文字书写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檀越》这个词的古代写法为「檀越」。当时的字体形状与现代稍有差异,但基本结构和意义相同。

例句

1. 檀越们为那个贫困的地区捐赠了大量的食物。 2. 这个慈善机构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檀越。

组词

慈善、慷慨、捐赠、施舍、慈悲、善行

近义词

慈悲、善心、恩人、行善者、慷慨之人

反义词

自私、吝啬、冷漠、无情、无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