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醇酒。 唐 李商隐 《乐游原》诗:“拂砚轻冰散,开樽緑酎浓。” 宋 杨亿 《成都》诗:“五丁力尽 蜀 山通,千古 成都 緑酎醲。”
緑酎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由"緑"(同"绿")和"酎"组合而成,其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形与读音 "緑"为形声字,从糸录声,普通话读作lǜ,在《广韵》中属入声烛韵字,上古音拟构为/*k.ruk/。"酎"读作zhòu,形符为酉(酒器),声符为肘省声,《说文解字》标注其读音为"除柳切"。
二、核心词义解析
三、合成词义项 緑酎特指具有碧绿色泽的醇厚酒品,多用于古典文学作品: • 颜色特征:取自植物原料的自然青碧色,如竹叶、桑叶浸渍所得 • 酒质特征:经三重蒸馏工艺,酒精度可达25%以上 • 文化意象:常与"金樽""玉碗"等器物并提,象征高规格宴饮,《全唐诗》中存有"绿酎初尝琥珀光"的描写
四、文献用例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三》"酒名"条,记载唐代剑南道贡品中有"緑酎春"品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提到:"绿酎性烈,可入药引",现存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万寿庆典图》中可见绿釉酒器盛装此类酒品。
(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中国古代酒文化通典》中华书局2015年;国家博物馆官网藏品数据库)
“緑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词义
指绿色醇酒,即颜色呈绿色的陈年美酒。其中“酎”特指经过多次酿造的高度酒。
读音与字形
文学用例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中“开樽緑酎浓”与宋代杨亿《成都》中“千古成都緑酎醲”均以“緑酎”形容酒色碧绿、酒质醇厚,体现其作为雅称的文学色彩。
可能成因
绿色可能源于酿造原料(如绿曲、植物添加)或陈酿过程中的自然色泽变化,但具体工艺已不可考。
使用场景
多见于唐宋诗词,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的意象引用。
般剥傍囊本躯笔锭如意陛阶碧暖座菜骨残云槎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趁钱词不逮意麤衣恶食黨同伐異担惊受怕东郭之迹额载飞卫奉和高栏共名海参崴鸿天黄台瓜蔓将军肚监纳静边就室鹫头齎运抗洪砍一枝损百枝贶饯礼接路车毛厘墨研凭科强果挈然齐列契纸羣饮染丝之变肉袒弱息少海逃乱天颜蜩蚬条写停逗刓弊无角龙乌面鹄形下俚忀徉消减小书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