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俚的意思、下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俚的解释

(1).同“ 下里 ”。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 五代 罗隐 《谗书·市傩》:“儺之为名,著於时令矣。自宫禁至於下俚,皆得以逐灾邪而驱疫癘。”

(2).卑下鄙俗。亦指人或文辞之鄙陋者。 宋 岳珂 《桯史·尊尧集表》:“是知当时公议,虽小夫下俚,犹不愜,不特 了翁 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之奂》:“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道经又有命 张良 注《度人经》勑表,其文辞絶类 宋 人之下俚者,至官秩亦然,可发一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俚是汉语中一个古语词汇,本义指地位卑下、粗俗浅陋之人或事物,常用于形容文化、语言或行为的质朴俚俗性。该词由“下”与“俚”组合而成:“下”表方位低微,引申为卑贱;“俚”原指民间通俗语言,后含粗野不雅之意。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记载,“下俚”在古典文献中多用于对比雅正文化,如《汉书·艺文志》中“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即暗含对“下俚”之言的评价。

词义演变方面,唐代以后,“下俚”逐渐扩展至文艺批评领域。例如,明代胡应麟《诗薮》评白居易诗风“用语下俚,而意趣近俗”,指其语言通俗浅白但缺乏文雅(来源:《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此用法凸显了古代文人雅俗对立的审美观念。

需注意的是,“下俚”属书面语,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仅见于特定学术讨论或仿古语境中。其近义词包括“俚俗”“鄙俚”,反义词则为“雅正”“典雅”。

网络扩展解释

“下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同“下里”
    指乡间、民间或普通百姓的生活环境。例如唐代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中“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以及五代罗隐《谗书·市傩》提及“自宫禁至於下俚”,均指代民间或底层社会。

  2. 卑下鄙俗
    形容言语、行为或文辞的低级、粗陋。如宋代岳珂《桯史·尊尧集表》提到“虽小夫下俚,犹不愜”,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批评“下俚之词”,均强调其庸俗不雅的特点。

二、延伸解析

“下俚”既可指代民间地域,亦可形容低俗内容,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昂爽抱怨把薪助火倍讽辩要碧纱不护细行倘佯长足趁时叱辱纯一此一时彼一时弹兑道臣大炮得意扬扬发场光大发逆饭祝風調雨順粉阁奋翔腐刑虹洞践礼嘉夷击鞭锤镫节省积湿啾嚄口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流铄鹿野屡试屡验旅衣慕化南枝北枝碾玉匠敲竹杠轻健勤快臞仙人心不足蛇吞象三街两市身银收撮私昵私兄弟俗骂托于空言韦当猥烦危困污僈五水蛮襄樊巷市亵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