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律人的意思、律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律人的解释

(1).衡量他人。《韩非子·难四》:“五伯兼并,而以 桓 律人,则是皆无贞廉也。”

(2).约束他人。 唐 杜牧 《卢搏除庐州刺史制》:“故行令不如行化,律人不如律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然用以律己则可,用以律人则不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律人"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其核心都与“规范”和“约束”相关,具体释义如下:

  1. 约束、规范他人

    • 释义: 指用规则、法律、道德标准或纪律来要求、管理和制约他人的行为。这里的“律”作动词用,意为“约束”、“规范”,“人”指他人。
    • 来源与引用:
      • 《汉语大词典》: 对“律”的释义中包含“约束”义项(如“严于律己”),引申到“律人”即指约束他人。
      • 《礼记·乐记》: 虽未直接使用“律人”一词,但其中“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体现了礼乐制度对人群行为的规范作用,是“律人”思想的文化源头之一。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在解释“律”时,明确指出其有“约束”之意(如“律己甚严”),此意可直接应用于“律人”的解读。
  2. (现代引申)自我约束与影响他人

    • 释义: 在现代语境中,“律人”常与“律己”对举或连用(如“律人先律己”)。它不仅仅指单纯地要求别人,更强调在要求他人之前或同时,自身也应遵守规则、以身作则。这种用法更强调规则的双向性和示范效应。
    • 来源与引用:
      • 现代汉语用法: 此含义广泛见于现代汉语的格言、谚语和管理学论述中,强调领导者或规则制定者自身行为的重要性。
      • 《现代汉语词典》: 虽然没有单独列出“律人”词条,但对“律”的解释(“约束”)和“律己”(“约束自己”)的词条,为理解“律人”在“约束他人”及“律人律己”这一对概念中的含义提供了基础。

“律人”的核心含义是用规则或标准来约束、规范他人的行为。其传统用法侧重于对他人的要求和管理,而在现代语境中,常与“律己”相结合,强调在规范他人时,自身也应遵守规则、发挥表率作用,体现了规则应用的普遍性和示范性。

网络扩展解释

“律人”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说明:

  1. 衡量他人
    源自《韩非子·难四》中“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指以某种标准评判他人行为。 这一用法强调对他人言行进行道德或规范层面的评价,带有审视意味。例如古人常以圣贤标准“律人”,但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指出“用以律己则可,用以律人则不可”,提醒避免过度苛责他人。

  2. 约束他人
    唐代杜牧在《卢搏除庐州刺史制》提出“律人不如律身”,指通过规则限制他人行为。 此含义强调外部规范对个体的制约,如管理者通过制度约束团队。清代文献进一步区分了“律己”与“律人”的适用场景,认为约束他人需谨慎。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古籍中多取前两种解释,现代文本需留意是否有特殊定义。

别人正在浏览...

闭门不纳拨子陈霸先吃白墨饭吃勘毳袍道德价值颠殒貂冠斗艳争辉笃修霏霏凤皇儿風則干掉沟瞀瑰博鬼啸悍然不顾横挑鼻子竖挑眼懽爱虎吻建嗣椒口界练节侠经承精洽经塔金字牙符钧窑匡宁卤莽灭裂买宴闷忿棉田弥罗魔窟奈何天南式贫贱不能移牵勉樵父清制饶余塞子丧人山足沙外生脚踏生地剩欲衰怠厮缠耸劝镋叉通间腿絣屋下作屋暇遑斜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