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继承。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衡 湘 以南为进士者,皆以 子厚 为师,其经承 子厚 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2). 清 代各部院役吏的总称。有供事、儒士、经承三类。《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部院衙门之吏,以役分名:有堂吏、门吏、部吏、书吏、知印、火房、狱典之别,统名曰经承。”《荡寇志》第九七回:“ 富吉 假传内諭,着经承叙牌稿,差拘 戴全 之子 戴默待 ,监追凶犯。”
“经承”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献用例理解:
指传承、接受某种思想或技艺。例如:
特指清代中央各部院衙门的基层办事人员,分为三类:
注:现代汉语中“经承”已不常用,需结合古文或历史文献理解其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清会典》或韩愈文集原文。
《经承》是一个词汇,用于形容某种知识或技艺得以传承、扩散的过程。它表达了一种通过时间和空间跨越,通过学习和传授的方式将知识或技能继承下来的意义。
《经承》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经」和「承」。其中「经」的部首是「彳」,它表示走路的意思,并通过四画的筆画数来表示;「承」的部首是「手」,它表示手的意思,并通过八画的筆画数来表示。
《经承》这个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中,如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在这些文献中,「经」一词通常指经典、经书,《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而「承」则表示承接、继续的意思。
「經」和「承」是《经承》的繁体字写法,其中「經」使用了「糸」作为部首,并通过十二画的筆画数来表示;「承」则保持了相同的部首和筆画数。
在古时候,「经承」这个词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根据《康熙字典》,可能的古代写法包括「経承」、「徑承」、「經稱」等。这些写法反映了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以下是几个使用「经承」的例句:
与「经承」相关的词汇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