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亲的意思、禄亲的详细解释
禄亲的解释
以俸禄养亲。 唐 黄滔 《绵上碑》:“禄亲者众,名亲者鲜。”
词语分解
- 禄的解释 禄 ù 古代官吏的俸给:禄米。禄位(借指官职)。禄蠹(指追求官禄的人)。禄食。俸禄。无功受禄。 福:“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姓。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 亲的解释 亲 (親) ī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婚姻:亲事。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感情好
专业解析
"禄亲"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从古代典籍和传统伦理观念中衍生而来。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禄亲"指以俸禄奉养父母。其中:
- "禄":指古代官吏的俸给、薪俸。
- "亲":指父母双亲。
合起来,"禄亲"即表示用做官所得的俸禄来赡养和孝敬父母。这体现了子女(尤其是为官者)对父母应尽的孝道和经济供养责任。
二、文化内涵与伦理背景
"禄亲"的概念深深植根于儒家孝道文化:
- 孝养的具体体现:儒家认为"孝"不仅在于尊敬和顺从父母,更在于能实际奉养,使其衣食无忧。"禄亲"正是通过获得官职俸禄这一体面且稳定的方式来实现对父母的物质奉养,是"养亲"的高级形式。《孝经·庶人章》虽未直接提"禄亲",但强调"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其精神与"禄亲"相通,即尽己所能供养父母。
- "代耕"思想的实践:古代有"禄足以代其耕"的说法。意思是,为官所得的俸禄,其价值足以代替亲自耕种田地来养活家人(尤其是父母)。"禄亲"即是这种"以禄代耕"思想在奉养父母方面的具体应用。这反映了农耕社会中,官职俸禄被视为一种稳定且体面的家庭经济来源。
- 士人的责任与追求:对于古代的读书人(士)来说,"学而优则仕",入仕为官不仅是实现个人抱负的途径,也是承担家族责任、光宗耀祖、奉养双亲(禄亲)的重要手段。"禄亲"成为士人阶层践行孝道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人生责任。
三、总结
"禄亲"一词精准地概括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官职俸禄赡养父母的行为及其背后的伦理观念。它超越了简单的经济供养,是儒家孝道文化在特定社会制度(如科举、官僚制度)下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子女(尤其是为官者)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和家庭责任的担当。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禄亲"的基本释义提供了权威依据。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官方网站 - 《汉语大词典》介绍 (注:此为出版社官网对《汉语大词典》的介绍页面,作为该词典存在的权威证明)
-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在解释相关词汇(如"禄"、"养亲")及引述古代文献(如《孝经》)时,提供了理解"禄亲"文化背景的基础。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专题页 (注:此为出版社官网对《辞源》的介绍页面,作为该词典存在的权威证明)
- 儒家经典《孝经》:为理解"禄亲"背后的孝道伦理提供了核心思想支撑。其"养亲"要求是"禄亲"行为的伦理基础。
-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与文化研究:对科举、官僚制度及其与家族伦理(如孝道)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禄亲"产生的社会土壤和实践意义。相关论述可在权威历史学、社会学著作中找到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禄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禄亲”指以俸禄养亲,即通过官员的俸禄来奉养父母或亲属。该词由“禄”(俸禄)和“亲”(父母、亲属)组合而成,强调用官职收入履行赡养责任。
2.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黄滔的《绵上碑》,原文为:“禄亲者众,名亲者鲜。” 意为“用俸禄奉养父母的人多,但以名誉孝行奉养父母的人少”。
3.词语结构
- 禄:古代指官吏的俸禄,如“高官厚禄”。
- 亲:指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亲属,如父母、家人。
4.相关延伸
该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尤其强调通过仕途经济实现赡养义务的价值观。与之相关的成语包括“福禄双全”“进禄加官”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文献《绵上碑》的原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无色鳻鶞侧庶潮剧诚绩樗栎庸材麤事耽阁荡兀抵近攻击法律行为繁博房木发纵风起供飨鬼车鸟罕事还淳反素皇介逭暑花囿嘉号积久鲸力进退迍邅句型坎侯柯笛老人山喇子料理零乱六欲天漫叩没面目面朋口友睦姻朴远凭几之诏牵拘迁满跷奇寝伏曲喻容覆扇隤神鉴熟荣四蕃私局四离四絶它法通犀带穨败外私蚟孙虓将萧寺小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