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栎庸材的意思、樗栎庸材的详细解释
樗栎庸材的解释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词语分解
- 樗栎的解释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
- 庸材的解释 亦作“ 庸才 ”。才能平庸、低下的人。《汉书·薛宣传》:“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三国演义》第九五回:“﹝ 马謖 ﹞徒有虚名,乃庸才耳。”《老残游记》第六回:“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罢了。” 鲁
网络扩展解释
“樗栎庸材”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ū lì yōng cái,常用于比喻平庸无用之人,多作自谦之辞。以下是详细解析:
字词解析
- 樗栎:指两种树木,樗(臭椿)和栎(橡树)。这两种树木因木质疏松、弯曲,古代工匠认为“不中绳墨”“不中规矩”,无法制成器具,故被视为“无用之材”。
- 庸材:指才能平庸、低下的人。
出处与典故
- 原始典故:
出自《庄子·逍遥游》,庄子以樗树为喻,描述其树干臃肿、枝干弯曲,无法被匠人利用,借此表达“无用之用”的哲学思想。
- 文献用例:
唐代杨炯在《显川县令李公墓志铭》中首次将“樗栎”与“庸材”结合,自谦道:“炯樗栎庸材,瓶筲小器……”。
用法与示例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通常作宾语,含贬义或自谦意。
- 示例:
-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庶曰:‘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
- 现代语境中可用于自嘲能力不足,如:“我不过是樗栎庸材,难当此重任。”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碌碌无为、平庸无奇。
- 反义词:才华出众、栋梁之材。
延伸理解
该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谦”的交际特点,同时暗含对“材与非材”的辩证思考(如庄子思想中的“无用之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对他人直接使用,以免冒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庄子·逍遥游》原文或唐代杨炯的墓志铭。
网络扩展解释二
樗栎庸材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樗栎庸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木材的质量差或者人才的素质低下。
拆分部首和笔画:
樗(木),栎(木),庸(广木),材(木米)
来源:
《庄子·外物》:“故樗栎之害,不在於伤,而在於其自矜其成也。”指木材的质量差,类似于人才的素质低下。
繁体:
樗櫟庸材
古时候汉字写法:
樗:木灰火,栎:木另刀,庸:广平木,材:木米刂
例句:
这个人的工作能力真是樗栎庸材,一点用都没有。
组词:
樗栎庸材
近义词:
庸才、糟木
反义词:
林竹良材、人杰地灵
别人正在浏览...
爆炭不事事琩珫侈纵偷苟村妆打蔫倒置點鬼録顶帽动切韥丸额娘番使飞帬分情破爱改途干禁古井裹鲊帖海南省画板黄母画行鸡蛋里挑骨头嗟慨觔斗凈饰进种善群九鼎不足为重九如钧批列衔流泆利州帖笼养马家浜文化芒刃毛厘眉面眇么南台内人斜攀髯盘膝砰通骈肩累足然且赛鹦哥山谷道人甚雨石湖居士收计授业熟练顽悍慰劝危行文楼温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