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复诵读。雒,通“ 络 ”。 清 戴名世 《<方百川稿>序》:“得尽读两人之文,往往循环雒诵,不忍释去。”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援鹑堂笔记》:“迴翔雒诵,不能舍去。”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那不能直吞下去的模样,就和雒诵教训文学的时候相同。”参见“ 洛诵 ”。
“雒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发音:luò sòng
核心含义:指反复诵读,带有循环、持续的特点。其中“雒”通“络”,取“脉络相连”之意,强调诵读的连贯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源演变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汉典》及古典文学解析资料(来源:、2、3)。
《雒诵》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指的是用书声朗读或念诵文学作品。它是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雒”和“诵”。严格来说,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多用于古代文化或古文研究领域。
根据《康熙字典》,《雒诵》的首个字“雒”拆分为从“食”部和“雨”部,第一个部首是“食”,第二个部首是“雨”;总共由16画组成。第二个字“诵”拆分为从“讠”部和“彡”部,第一个部首是“讠”,第二个部首是“彡”;总共由7画组成。
《雒诵》二字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官人氏》中,用来描述古代祭祀神位时官员阅读经文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逐渐引申为念诵文学作品的意思。
在繁体中,一般以「雒誦」来表示这个词。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字形会有一些差异。对于《雒诵》,它在古代常常以其正式的形式写为「雒誦」。
1. 他用悠扬的声音将古诗《离骚》雒诵出来,让人心生敬佩。
2.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逐字逐句地雒诵经典著作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养方式。
1. 雒礼:古代祭祀中,官员阅读经文的仪式。
2. 雒胙:古代祭祀中,饮食的一部分。
近义词:吟诵、诵读、吟咏。
反义词:默读、闭目思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