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 机 始以臺郎出补著作,游乎祕阁。”《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癸丑, 魏 詔求遗书,祕阁所无,有益时用者,加以优赏。” 胡三省 注:“ 汉 时书府,在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掌之,内则有 延阁 、 广内 、 石渠 之藏。 后汉 则藏之 东观 , 晋 有中外三阁经书。 陆机 《谢表》云‘身登三阁’,谓为祕书郎掌中外三阁祕书也,此‘祕阁’之名所由始。”《新唐书·段成式传》:“研精苦学,祕阁书籍,披閲皆遍。”
(2).指尚书省。《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升降祕阁,我服载暉。” 李善 注:“序云‘入为尚书郎’,作此诗。然祕阁即尚书省也。”
(3).临书枕臂之具。也称臂搁。 明 屠隆 《考槃馀事·文房器具笺·秘阁》:“有以长样古玉璏为之者,近以玉碾螭文卧蚕梅花等样,长六七寸者,有以紫檀雕花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者。有 倭 人造黑漆祕阁,如圭元首方,下阔二寸餘,肚稍虚起,恐惹字黑,长七寸,上描金泥花样,其质轻如纸,为祕阁上品。”
“秘阁”一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含义,其解释综合历史文献及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核心职能
秘阁最初指古代宫廷中收藏珍贵典籍、书画的专门场所。自晋代起,皇室便设立此类机构保管珍本,如《资治通鉴》记载北魏曾下诏搜寻秘阁未藏的典籍()。北宋时期,秘阁发展更为完备:宋太宗于端拱元年(988年)在崇文院中增设秘阁,专门收藏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精校的真本及宫廷书画,成为国家核心文化机构()。
官职设置
宋代秘阁设有“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职,负责典籍整理与保管,元丰改制后并入秘书省()。
在部分文献中,“秘阁”代指尚书省,如《吊魏武帝文》提到陆机以台郎身份任职于秘阁,此处即指尚书省下属机构()。这一用法多见于魏晋至唐代,反映了尚书省作为中央行政中枢的重要地位。
秘阁亦指书写时枕臂的工具,又称臂搁,多用竹木制成,用于防止手臂沾染墨迹。此含义多见于明清文房雅器记载,如提到“文房四宝”配套用具中包含秘阁()。
秘阁在诗词中常象征清幽的文化圣地,如宋代诗句“秘阁清虚地,深居好养贤”描绘其作为学者治学之地的意境()。
“秘阁”一词的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可指向藏书机构、官职机构或文房用具,其中以宋代国家藏书机构的含义最为典型。
秘阁是一个动词词组,意思是秘密的、隐藏的地方。拆分部首为禾和阝,笔画为9画。源自于汉字,是古汉字的繁体字。
古时候,秘阁的汉字写法为“祕阁”。
1. 他找到了一个秘阁,里面存放着珍贵的文物。
2. 我们需要在秘阁里开展秘密会议。
秘密、隐藏、地方
秘密、隐秘、隐蔽
公开、明显、明白
白夹摆尾摇头蹦套惭怅朝马初来出芽楚糟蹿蹦挫兵撮盐入火垫湿断弦再续渡江楫夺劳多虞凫居雁聚鬼兵规容蛊症海外哈密瓜横草不动,竖草不拿化醇黄蓝见义敢为浇濯叽叽嘎嘎静俗九流宾客空假酷狠苦闷辽东白鹤里謡莽古歹难说其然三番两次沈带身微言轻折煞石杠诗题红叶霜辰爽直水緑书室髓脑胎食腾薄铜鞮退公望色卫娘消陨鰕须邪网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