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孤絜的意思、孤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孤絜的解释

同“ 孤洁 ”。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愿为夫人子以报》:“有 草堂和尚 者,年九十餘,戒行孤絜,未尝出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孤絜"(gū jié)是一个文言复合词,由"孤"与"絜"二字组合而成,主要形容人的品德或行为状态,具有清高、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味。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字义溯源

  1. 本义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引申为单独、独特、超群。《说文解字》释:"孤,无父也。" 后衍生出"孤高""孤傲"等词,强调超脱凡俗的品格。

  2. 通"潔"(洁),本义指束麻成缕,引申为纯净、清廉。《说文解字》:"絜,麻一耑也。" 段玉裁注:"引申为洁净之偁。" 如《庄子·人间世》"絜之百围",即取其度量纯净之意。

二、词义解析

"孤絜"的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清高自守

    形容人品格孤高,不随波逐流,坚守道德底线。

    例证:明代宋濂《题李伯时飞骑习射图》:"其人有孤絜之操,虽在尘鞅中,如与世相忘。"(形容画中人物超然脱俗)

  2. 廉洁不染

    强调为官或处世时清廉自持,拒绝腐化。

    例证:《宋史·赵抃传》载其"为政孤絜,不妄取一钱",凸显其拒腐品格。

  3. 孤独而纯粹

    因坚守原则而处于孤独状态,但精神纯粹无瑕。

    例证: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释"絜"为"清也",与"孤"结合,暗含"因清致孤"的意境。

三、典籍用例

  1. 《史记·伯夷列传》(间接关联)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之事,被后世视为"孤絜"精神的典型体现(参考《史记》卷六十一)。

  2. 《后汉书·独行列传》

    记载李业"志气孤絜,不交非类",拒受伪朝官职,宁死不屈(参考《后汉书》卷八十一)。

四、近义词辨析

五、文化意蕴

"孤絜"承载儒家"独善其身"与道家"抱朴守真"思想的融合,是士人对抗污浊现实的理想人格。如屈原《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虽未直用"孤絜",但其精神内核高度契合。

参考文献:

  1. 《说文解字》(汉·许慎)
  2. 《史记》(汉·司马迁)
  3.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4. 《广雅疏证》(清·王念孙)
  5. 《宋史》(元·脱脱等)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或"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孤絜”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多用于古代文献,以下是综合现有信息的详细解释:

  1. 拼音与基本释义
    拼音为gū jié(注意“絜”在此处读“jié”,而非“xié”)。词义与“孤洁”相同,表示孤独而高洁,强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常用于形容人坚守节操、清高自持的状态。

  2. 引证与用法
    宋代彭乘《续墨客挥犀·愿为夫人子以报》中提到:“草堂和尚……戒行孤絜”,此处以“孤絜”描述僧人修行严谨、德行高洁,体现其超然世俗的品格。

  3. 补充说明

    • 字形解析:“絜”本意为“度量、洁净”,引申为品行端正;“孤”则强化了独善其身的意味。
    • 现代使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出现,多见于古籍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若需更深入的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或结合更多古籍用例综合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矢便檝碧瑶笺不量苍髯如戟长乐臣下尺棰钿螺冬风菜丰珍附带鲠正供置官酝裹餱鹤阙何仙姑虹旌訇輘绘卷诲利和熊基脚进计击搒久格剧辞口出狂言匡廓拉大旗,作虎皮两河流域列房栊户陵遽龙绡沦滓媒绍昧私冥灭谧然墨义皮毱岐梁蚑蛲青芷秋骨仁心仁术三世同财尚席适材适所世谟书礼私罚曭莽岧直通俗退寻王术违条犯法稳打稳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