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耳忘家的意思、国耳忘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耳忘家的解释

见“ 国而忘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耳忘家"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为了国家或公事而舍弃个人家庭的利益,体现了高度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与整体释义

  1. 字义解析:
    • 国:指国家、社稷。
    • 耳:文言助词,表转折,相当于"而"。
    • 忘:忘记、舍弃。
    • 家:家庭、个人私事。
    • 整体释义:为国家的利益而忘记或牺牲家庭私事,强调公而忘私的崇高境界。例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为国事而忘其家"。

二、典故溯源与历史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据《汉书·贾谊传》记载,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倡导臣子应忠于君主、献身国家。班固在《汉书》中亦引用此语,使其成为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典型表述。

三、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成语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一体"的伦理观:


参考资料来源(符合原则的权威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班固. 《汉书·贾谊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王力.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4. 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网络扩展解释

“国耳忘家”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1. 释义
    指为了国家利益而忘记个人家庭,形容一心为公、忠于国家的精神。该成语与“国而忘家”同义,其中“耳”为通假字,通“而”。

  2. 出处
    源自汉代贾谊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原文为:“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3. 结构与用法

    • 成语结构为偏正式(如“主耳忘身”“公耳忘私”并列),常作谓语或定语。
    • 近义词:公而忘私、精忠报国;反义词:损公肥私。
  4. 现实意义
    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一体”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应为国家大局牺牲私利。贾谊借此呼吁臣民在危难时以国家利益为先,至今仍被用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5. 注意
    “国耳忘家”与“国而忘家”为异形词,现代更常用后者,但两者含义一致。

别人正在浏览...

傲死柏署八字脚辨讹藏锋敛颖刬灭禅学愁窘淳刚出群器代漏龙大恺邸观更羸闺情贵胤还葬横乱谏工健剑屐齿之折揭业金城柳继天空教溃版赖债另加立少观多流镝鹿裘不完冒遁门扉门隧弭髦末功目连南蓢蜺雾潜穴起藏挈搐糗糒遒炼雀角鼠牙瑞圣奴神幄市娃探口风田文饭条记亭榭土事宛丘文摄闲奥襳襹先勋显族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