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旌旗与甲冑。《宋书·索虏传》:“船舰盖江,旗甲星烛。”《旧唐书·吕元膺传》:“旧例,留守赐旗甲,与方镇同……留守不赐旗甲自 元膺 始。”
(2).漕船兵丁之长。 明 张瀚 《松窗梦语·漕运纪》:“漕务统於把总,领於旗甲。” 明 张瀚 《松窗梦语·漕运纪》:“往往中途侵盗,以致临仓挂欠,良由旗甲不得其人。”《六部成语注·户部》“旗甲”:“甲,长也。旗丁百餘人为一甲,设长以管之。”
“旗甲”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古代军队中的旗帜和盔甲,常用于描述军事装备或战场场景。例如:
明清时期,漕运(水路粮食运输)系统中对基层管理者的称谓,通常指漕船上的兵丁头领。例如:
“旗甲”一词多见于古籍,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理解,尤其是漕运相关用法需注意与清代“八旗制度”中的“旗”区分。
《旗甲》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古代军队的战袍和防护服。它是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旗」和「甲」。
「旗」的部首是「方」,共5个笔画;「甲」的部首是「田」,共5个笔画。
「旗甲」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月令》中,用来描述古代军队士兵的战袍和防护服装。
「旗甲」的繁体字为「旗甲」。
在古代,「旗甲」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变化,其中一种古代的写法是「䜅甲」,但现代使用的写法仍然是「旗甲」。
1. 英勇的士兵们身穿整齐的旗甲,站在战场上英勇作战。
2. 小说中描写了古代将军身披旗甲,手执长矛的英勇形象。
组词可以有:旗帜、旗手、甲壳、甲板等。
近义词:铠甲、盔甲。
反义词:轻装、单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