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诿过错。《后汉书·安帝纪论》:“遂復计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荅天眚。”
推咎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推”和“咎”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推”指转移、转嫁,“咎”指过失罪责,组合后表示将过失责任转嫁于他人。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皇甫规传》“共相推咎”的记载,指官员互相推诿战败责任。
在现代汉语中,推咎属于书面用语,多用于正式语境描述责任转嫁行为。其核心语义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指主观上拒绝承担过失,如《资治通鉴》中“君臣相推咎”;第二强调责任对象的转移过程,《宋史·食货志》有“推咎于前代”的用法;第三隐含着非正义的道德判断,常见于司法文书或政论文章。
该词与“推诿”“推卸”构成近义词群,但存在语义差异。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解析,“推咎”侧重强调过错责任的转移,而“推诿”多指具体事务的推脱。在语法功能上,推咎常作谓语使用,如“推咎下属”“推咎客观条件”,且多用于否定句式“不可推咎”“岂能推咎”。
“推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推咎(拼音:tuī jiù,注音:ㄊㄨㄟ ㄐㄧㄡˋ)指“推诿过错”,即将责任或错误归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而非自我承担。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安帝纪论》:“遂復计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荅天眚。”
(释义:通过金钱授予官职,迁移百姓以避战乱,将过错推给辅政大臣,以此回应天灾。)
现代语境中,“推咎”多用于批评逃避责任的行为,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爆破筒庇荫伯姊咘咘噔称责畜圈大姓的识得途鼎重短牋二次污染物方司格翻移風隊分碎服贾覆考伏愆贡茗购悬孤标诃陵漷县浃赪奸铸交造吉贝激薄景征斤两巾帔金抢碗金铜仙人棘围沮淤揆地苦心积虑拉比黎家令芳冒贵畔逆嫔息品行擒讨棋子缺缺三空埘鷄瞬华夙根天极投掷纨絝危堕吴娃越艳瞎来来响捻子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