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骂。《旧唐书·崔纵传》:“ 郑氏 性刚戾,待 纵 不以理,虽为大僚,每加笞詬。”
“笞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ī gòu,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含义
引申含义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对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批评与指责,强调用激烈方式表达不满。
《旧唐书·崔纵传》记载:“郑氏性刚戾,待纵不以理,虽为大僚,每加笞詬。”
此处描述郑氏性格暴戾,即使崔纵身居高位,仍常对其打骂,印证了该词的原始含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历史文献。
《笞诟》一词是指对人进行体罚和谴责。在古代社会中,当有人犯罪或犯错误时,常常会被迫接受身体的惩罚,并受到言辞上的谴责。
《笞诟》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和“言”。其中,“⺮”是表示“竹”的部首,在汉字中通常用来表示与竹子有关的事物,而“言”则表示言语、语言。
此外,《笞诟》总共有11个笔画,其中,“笞”有8个笔画,“诟”有3个笔画。
《笞诟》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明确。但根据文献记载,它在古代文化中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用来形容对人进行体罚和谴责。具体的起源和传承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笞诟》的繁体字形状与简体字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字学家的研究,古时候汉字《笞诟》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写法需要参考古代文献和碑铭等资料。
1. 他因犯罪被判处笞诟一百下,以示警戒。
2. 他在公众面前遭到了严厉的笞诟和谴责。
组词:训诟、责诟、尸诟。
近义词:鞭挞、责骂、谴责。
反义词:褒奖、表扬、赞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