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喜訶谴人交之好恶。”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橐饘勤问遗,寝息共论评。” 郭沫若 《民族的杰作》:“要论评 鲁迅 ,我自己怕是最不适当的一个人。”
“论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读音为lùn píng,核心含义指对事物进行评论和评价,通常结合客观事实与主观观点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
指对某事物的优缺点、价值或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评判,常见于学术、文学或社会现象讨论中。例如:晋代葛洪《抱朴子·自叙》提到“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即指不轻易评价他人。
词性特点
可作动词(如“论评人物”)或名词(如“总结论评论句”),兼具客观分析与主观表达的双重性质。
古代文献中的用例
现代场景
常见于学术研究(如“用分形理论评价断裂构造”)、文学批评(如郭沫若对鲁迅的评价)以及社会议题讨论。
“论评”与“评论”近义,但更偏向书面化表达。其反义词可理解为“沉默”或“不置可否”,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抱朴子》《荀子》等古籍。
论评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问题进行评议和评论的行为或文章。
在《康熙字典》中,论评的拆分部首是讠(言字旁),笔画为8画。
《论评》一词来源于《尚书》中的“庸则安邦,辩论则危国”。后来逐渐演变成指对某个事物或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评议和评论的行为,并以此衍生出指这类行为的文章。
《论评》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論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古代篆书的时期,论评的字形可能会有些变化。但总体来说,古代的写法与现代的基本相同。
1. 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对这本小说的论评。
2. 这篇论评详尽地分析了当代社会问题。
1. 评论:对某个事物或问题进行简要的评价或意见。
2. 评析:对某个作品、观点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评论。
3. 评奖:对某个优秀作品或杰出人物进行评选和奖励。
4. 评价:对某个人或事物的价值、优缺点等进行评定和判断。
1. 评论
2. 评述
3. 评议
4. 评析
1. 赞赏:对某个事物或问题表示肯定和赞扬。
2. 贬低:对某个事物或问题表示否定和责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