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糖衣炮弹的意思、糖衣炮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糖衣炮弹的解释

[sugarcoated bullet] 裹着糖衣的炮弹,比喻对人拉拢、腐蚀的手段

详细解释

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腐蚀、拉拢对方的手段。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四九章:“不要中了敌人的糖衣炮弹,被人家拉过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糖衣炮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指表面包裹糖衣的炮弹,比喻用伪装成甜蜜或美好的形式进行腐蚀、诱惑的隐蔽性手段。该词最早见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

从汉语构词法分析,“糖衣”作定语修饰“炮弹”,形成偏正结构,其中“糖衣”象征迷惑性表象,“炮弹”暗示攻击性本质。其语义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军事术语(1940年代):原指涂糖衣的军火,用于掩盖火药气味
  2. 政治隐喻(1950年代):特指资本主义对党员干部的腐化手段
  3. 社会泛化(21世纪):扩展指代各类以美好表象掩盖危害的行为,如商业贿赂、网络诈骗等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强调其“腐蚀性”本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标注为:“比喻经过巧妙伪装使人乐于接受的进攻性手段(如金钱、美色等)。”该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12年被收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时新增例句:“警惕网络时代的糖衣炮弹。”

语言学研究表明,该成语在语用层面常与“抵御”“警惕”等动词搭配,构成“抵御糖衣炮弹”“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等警示性表达。其修辞效果通过味觉(甜)与武器(炮弹)的悖论组合,形成强烈的警示反差。

网络扩展解释

“糖衣炮弹”是汉语成语,字面指用糖衣包裹的炮弹,比喻表面诱人但实质有害的腐蚀、拉拢手段。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指通过伪装成善意或美好形式,实际暗含腐蚀性、攻击性的手段,常用于拉拢、诱惑他人以达到不正当目的。例如:商人以奢华宴请贿赂官员,即被视为“糖衣炮弹”。

2.出处与历史背景

3.应用场景

4.语言结构与用法

5.例句与警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糖衣炮弹”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对社会腐败与人性弱点的深刻隐喻。

别人正在浏览...

爱亲安税包络暴殄被假摽货拨捐刺虎代庸大来倒晕调民地级市断金契督策堆金迭玉返朴归真返虚入浑发死奋荣分土公王合翮假力于人降损检质郊居假窃夹纻经验精耀禁榷记珠掘墓开壶开筵宽赦来头狼眼鼠眉隆刑峻法媚妩冥锭明言莫然脑额欧侯炮手千和起舞人情恟恟生离沈识霜鼙书檄嗣武汰石子徒取五位萧墙之祸下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