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路马的意思、路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路马的解释

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故称。《礼记·曲礼上》:“乘路马,必朝服。” 郑玄 注:“路马,君之马。” 汉 贾谊 《新书·阶级》:“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芻者有罪。” 宋 杨万里 《转对札子》:“然古者国贫则君服大布之衣,年饥则路马不食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路马"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本释义

"路马"为古代汉语词汇,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巡行时所用的马匹。"路"通"辂",指天子或诸侯乘坐的车驾,"马"即牵引车驾的马匹。该词强调马匹的礼制属性,区别于日常骑乘或劳作的马。例如《周礼·夏官·校人》载:"凡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其中"毛马"即指用于隆重场合(如祭祀)的仪仗马匹,与"路马"性质相近。

二、文化内涵与用途

  1. 祭祀功能:路马专用于宗庙祭祀等重大典礼,需符合毛色纯正、体态健硕等标准,象征对神明的敬畏。
  2. 礼制象征:据《礼记·曲礼》载:"乘路马,必朝服",使用路马需着正式礼服,体现古代礼法对仪典的严格规范。
  3. 身份标识:路马的数量、装饰均有等级限制,如《后汉书·舆服志》规定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马,是权力阶层的标志之一。

三、语义演变

随着车驾制度的衰落,"路马"一词逐渐罕用,但其文化影响留存于"驷马高车""玉辇"等衍生词汇中,泛指显贵车驾。现代汉语中偶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仿古语境。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周礼注疏》,郑玄注,贾公彦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3. 《礼记正义》,孔颖达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4. 《中国古代车马文化》,王巍著,文物出版社,2015年。

网络扩展解释

“路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路马(拼音:lù mǎ)指古代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乘坐的车称为“路车”,故其马得名“路马”。这一用法在《礼记·曲礼上》中明确记载:“乘路马,必朝服”,郑玄注:“路马,君之马”。

二、文化背景与礼仪规范

  1. 尊卑象征:路马作为君主专属,具有严格的礼仪规范。例如,汉代贾谊《新书·阶级》提到,普通人对君主的路马需保持敬畏,甚至“蹴其芻(草料)者有罪”。
  2. 节俭传统:宋代杨万里曾以路马为例,强调古代君主在灾年节俭的品德:“年饥则路马不食穀”。

三、其他解释与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路马”可比喻“迅速行进的速度”,但此义项在古代文献中未见直接依据,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引申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例句参考

“路马”的核心含义与君主车驾相关,体现了古代等级制度与礼仪文化。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礼记》《新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碍难从命爱日惜力闇劣北京卞璞播罗丝卜第不尽然岑石驰函赤制创业垂统打醮打圈刁奸都卢橦方流風高各琅琅光巴鬼道鼓髯红媒鹄羹假面剧将于嘉问街面精晓旌甄禁佅絶踪鞠躬屏气腊鸡头朗诣理考淋踢黎饰龙鱼溟澥内祭祀内僧嫩草宁耐偏艺掐把千推万阻榷采驱户饶剧三推社会化睡眼朦胧説东道西通裙袜口武进县跂萧关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