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肥的意思、穗肥的详细解释
穗肥的解释
禾谷类作物幼穗分化期施用的追肥,可使幼穗有充足养分,穗大粒多,增加产量。
词语分解
- 穗的解释 穗 ì 禾本植物聚生在茎的顶端的花和果实:麦穗。稻穗。谷穗。穗轴。穗状花序。 用丝线、布条或纸条等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灯笼穗儿。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别称。 姓。 笔画数:; 部首:禾; 笔
- 肥的解释 肥 é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肥肉。肥胖。肥缺(指收入多的官职)。肥硕(.大而肥胖;.果实大而饱满)。肥马轻裘。 土质含养分多的:肥沃。肥美(.肥沃;.肥壮、丰美)。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
专业解析
穗肥是农作物栽培中的专业术语,特指在作物幼穗分化期(即生殖生长初期)施用的肥料,旨在促进穗粒发育、增加穗粒数和籽粒饱满度。该术语在农业科学领域具有明确的技术内涵,以下从汉语释义、作用机制及实践应用角度分述:
一、基础释义与农学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穗肥”的注解:
穗肥(suì féi):在作物幼穗开始分化时追施的肥料,主要用于水稻、小麦等禾谷类作物,以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256.
在农学实践中,穗肥的施用需严格匹配作物生育期。以水稻为例,穗肥通常在抽穗前25-30天(幼穗分化Ⅲ-Ⅳ期)施用,此时施肥可有效减少颖花退化、优化穗型结构。
二、作用机制与生理基础
穗肥的核心功能在于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
- 氮素调控:适量氮肥可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光合作用,为穗部发育提供碳氮营养;
- 微量元素补充:锌、硼等元素参与花粉育性和籽粒形成,缺素易导致空秕粒增加;
- 抗逆性提升:合理施肥可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降低高温或干旱对穗分化的负面影响。
来源:
- 张洪程 等. 水稻优质高产群体调控理论与实践[J]. 中国农业科学,2014, 47(5): 1123-1136.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南[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78-82.
三、施用技术与实践规范
穗肥的精准施用需遵循“三看”原则(看天、看地、看苗):
- 水稻:常规稻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钾肥3-5公斤,杂交稻需减量20%以防贪青晚熟;
- 小麦:拔节至孕穗期亩施纯氮3-4公斤,弱苗宜早施,旺苗推迟至旗叶露尖。
注:具体用量需依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
来源: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水稻小麦玉米施肥指导手册[Z]. 2021年修订版.
四、专业术语体系定位
在作物营养管理体系中,穗肥与“分蘖肥”“粒肥”构成追肥技术链:
- 分蘖肥:促进有效分蘖(营养生长);
- 穗肥:保障穗分化(生殖生长关键期);
- 粒肥:灌浆期补肥防早衰。
三者协同实现“足穗、大穗、饱粒”目标。
来源:凌启鸿. 作物群体质量[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4-160.
穗肥作为作物生育中期调控的核心措施,其科学定义需结合植物生理阶段、肥料效应及农艺实践综合理解。在现代农业“减施增效”背景下,穗肥的精准管理已成为产量与品质协同提升的关键技术支点。
网络扩展解释
“穗肥”是一个农业术语,主要指在禾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生长过程中,为促进幼穗发育而施用的追肥。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作用时期:在作物幼穗分化期(即幼穗开始形成的关键阶段)施用。
- 目的:通过补充养分,确保幼穗充分发育,最终达到“穗大粒多、提高产量”的效果。
2.具体作用
- 养分供应:幼穗分化期是作物生殖生长的重要阶段,此时需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穗肥能弥补土壤养分不足,保障穗粒数增加。
- 增产效果:合理施用可提升单穗重量和籽粒饱满度,直接影响最终产量。
3.其他可能的解释
-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穗肥”作为成语,形容“庄稼穗子饱满丰盈,象征丰收”。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语境判断,主流仍以农业术语为主。
4.应用示例
- 例如水稻种植中,穗肥通常在抽穗前15-20天施用,需结合田间长势调整用量,避免贪青晚熟或营养不足。
若需了解具体作物的穗肥施用技术,建议参考农业专业资料或咨询农技人员。
别人正在浏览...
暧然背乱不刊之论不完全归纳推理补荫虿尾除例东风人面翻枱封建制度风行草从分水闸赅赡莞尔而笑鬼作孤剑顾役姑嫜故作玄虚恒碣宏绰幻设蹇谔之风江都简易己见瘠立静脉赆行既已空穴廓落灵茂琉璃厂龙图老子庐舍滤液卖傲盟心名山大川明说庞公轻载惹是非三猛山精姗诮绳按食工水腹书籍鼠莽草朔飙梳妆台夙见鞺鞈天人合一温韦呜恻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