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酒名。 南朝 宋 刘道荟 《晋起居注》:“﹝ 穆帝 ﹞ 升平 二年,正月朔,朝会,是日赐众客醁醽酒。” 唐 李贺 《示弟》诗:“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时书。”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威吴舍人嵩梁》诗:“不如復饮求醁醽,人饮获醉我获醒。”
“醁醽”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实际更常见的写法是“醽醁”(líng lù),指古代的一种美酒。以下为详细解释:
单字释义
组合含义
“醽醁”合称代指古代名酒,最早见于《抱朴子·知止》的“密宴继集,醽醁不撤”,形容宴会中持续供应的佳酿。其酿造工艺复杂,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中象征高雅生活,如唐代李贺《示弟》中“醽醁今夕酒,缃帙去时分”。
文学与文化关联
该词多出现于古籍与诗词,例如《红楼梦》提及“万艳同杯(悲)”酒即以“醽醁”为原型,暗喻富贵与虚幻。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集。
《醁醽》(lù yōng)是一个古汉字,意为“酒香袅袅”。它形容酒的香气弥漫,扑鼻而来。
《醁醽》的拆分部首是“酉”和“鬲”,拼音分别为“yǒu”和“lì”。它的总笔画数是20画,其中“酉”部4画,而“鬲”部16画。
《醁醽》这个汉字来源于古代篆书体,是楷书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形态。在繁体字中,这个字的写法为「醁醽」。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变体,所以《醁醽》这个字的写法也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古时候的文献中,这个字写作“醴聳”或者“醴耸”,都是指酒的香味袅袅上升的意思。
1. 高山流水间,酒香醁醽,令人陶醉。
2. 桌上摆满了美味的佳肴,加上酒的醁醽,宴会很热闹。
1. 醇酿 (chún niàng):指酒的醇厚和熟成程度。
2. 瀑酒 (pù jiǔ):指倾泻而下的酒,形容酒流急湍。
3. 酩酊大醉 (mǐng dǐng dà zuì):形容喝得酩酊大醉。
近义词:馥郁、芬芳
反义词:无香、令人作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