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母教的意思、母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母教的解释

[family education] 母亲对子女的教诲

详细解释

语出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孟子 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后以“母教”称母亲对于子女的教育。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夫自古贤人修士之生,盖必有母教云。” 续范亭 《赞范太君》:“发扬母教,大孝 鼎臣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母教指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和训导,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文化内涵及权威来源角度进行阐释: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母教”指“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强调母亲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知识、品德与生活技能。例如:

“幼承母教,习礼仪诗书。”

——体现母亲在传统文化启蒙中的核心作用。


二、深层内涵

  1. 品德塑造

    《辞海》指出,母教的核心在于“育德”,即通过日常言行培养子女的伦理观念(如孝悌、诚信)。历史上“孟母三迁”“陶母退鱼”等典故,均凸显母亲对子女人格根基的塑造。

  2. 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

    传统母教注重“身教胜于言传”,如《颜氏家训》强调“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母亲通过家务劳动、待人接物等实践,引导子女形成生活能力与处世智慧。


三、文化意义

母教被视为中华家教传统的核心,《礼记·内则》记载古代贵族家庭中母亲承担“教子婴孩”之责。现代教育研究亦证实,母亲的情感支持与早期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有关键影响(参考《教育心理学》期刊研究)。


权威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链接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链接
  3. 《教育心理学》期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链接

(注:链接为相关出版物官方页面,释义内容对应纸质或授权电子版词典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母教”指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或教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母教”即母亲通过言传身教对子女进行的教育。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记载孟子母亲通过“断机教子”等方式引导其成长,后成为典范。

二、历史与文化意义

  1. 传统渊源:古代强调“母仪垂范”,认为母亲的教育直接影响子女品德与成就。如《文明小史》提到“母教极严”的家庭教育模式。
  2. 典故例证:孟子母亲为选择良好教育环境三次迁居(“孟母三迁”),并曾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警示孟子学习不可半途而废。

三、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母教”不仅指传统家庭教育,还包含母亲在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对子女的全面影响。学者续范亭曾提出“发扬母教”以强调其社会意义。

四、相关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文献,可参考《列女传》《卢氏二母传》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侬佳碧落黄泉禅龛赤鸡搊扶怆伤畜肥楚榭呆登登戴发含牙泛长風流凤啸皋落跪经古为今用含蕴合好和诱环攻环侍胡底鹘莽互让简本坚凝解军洁泽饥馑荐臻进祝敛众流辈鸬鷀咳罗黑黑门路秘经炮人遣遇拳棒仁矜散汉勝任食分寿命收市耍趣树瘢鼠步顺浪停解庭午体元表正屯扎唾面脱似亡奔枉贼违避仙人酒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