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卢沟桥事变的意思、卢沟桥事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的解释

亦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在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当夜即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8日,中国 * 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11日,日本增兵十万,分二路进攻北平(今北京)和天津,至30日平津相继陷落。这次事变成为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中国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地区发动的军事冲突事件。该事件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根据《中国抗日战争史》记载,当日夜间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悍然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

事件经过包含三个关键节点:首先,日军未经中方允许在卢沟桥附近实施夜间演习;其次,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入城搜查;最后在交涉未果后发动军事攻击。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公开资料显示,驻守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〇旅二一九团第三营在团长吉星文指挥下奋起抵抗。

该事件的历史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地缘政治上,直接导致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在历史进程上,中共中央随即通电全国号召共同抗日,蒋介石于7月17日发表《庐山声明》宣布准备抗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撰的《中国近代通史》,该事件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现今历史学界普遍认定,卢沟桥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开端事件。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著的《华北治安战》中明确记载了日军参谋本部借机扩大战争的决策过程。每年7月7日,中国政府会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网络扩展解释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开端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关键信息:

一、事件背景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逐步侵占中国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1936年,日军占领丰台,并将卢沟桥作为下一个战略目标。卢沟桥位于北平(今北京)西南,是连接华北与华中地区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军事意义。

二、事件经过

  1. 导火索: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
  2. 军事冲突:交涉未果后,日军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炮轰县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3. 扩大侵略:7月11日,日本增兵十万进攻北平、天津,至7月30日两地相继沦陷。

三、历史意义

  1. 全面抗战起点:该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局部抵抗转向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 国际影响:中国成为东方首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3. 民族觉醒: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抗战,蒋介石政府也宣布准备抗战,激发了全民抗日决心。

四、后续影响

事件直接导致平津地区陷落,并引发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其历史地位被定义为“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民族抗争象征。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时间线或相关人物事迹,可参考搜狗百科、澎湃新闻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千丈帮子暴公子避正堂博简藏脩禅乘辰星刍微岱宗丹火单钱发撤鬼市子锅门鼓舞欢欣孤愚花林粉阵混号践山叫局机电近思救世军救止鞠躬尽瘁愧愤连蒂柳悴花憔里言俪札买空仓民资秘书靡细摹写排比凭凌钳桎旗牌官软緜申豁食不甘味十死一生势焰熏天绶鸟受权傥来之物贪贤啴唌同般捥发文阀暡靉蚊母鸟我的一家五福饼戊寅线锯洗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