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微的意思、刍微的详细解释
刍微的解释
卑微的人。 北周 黎景熙 《大旱又上武帝书》:“自古至治之君,亦皆广延博访,询採芻微,置鼓树木,以求其过。” 南朝 陈 徐陵 《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 华皎 擢自芻微,叨居蕃翰,情慙犬马,罔顾恩灵。”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加以延宾置驛,接士軾庐,采拔芻微,迈钦贤于司隶;提奬幽滞,軼取俊于 淳于 。”
词语分解
- 刍的解释 刍 (芻) ú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刍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刍。 割草:刍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刍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刍议(
- 微的解释 微 ē 小,细小:细微。轻微。微小。微型。微观。微雕。微积分。微电脑。微量元素。谨小慎微。微乎其微。 少;稍:稍微。微笑。微调(俹 )。 衰落;低下:卑微。微贱。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义。
网络扩展解释
“刍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 拼音:chú wēi
- 释义:指卑微、地位低下的人,或形容事物微不足道。
- 构成解析:
- 刍:原指喂牲口的草料,引申为粗贱、卑微之物(如“刍议”表示谦称自己的言论)。
- 微:微小、低微,强调存在感或价值微弱。
出处与用法
-
历史文献:
- 北周黎景熙《大旱又上武帝书》中提及“询採芻微”,意为帝王广纳卑微者的建议。
- 南朝陈徐陵《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用“擢自芻微”形容华皎出身低微却受重用。
- 唐代骆宾王《上郭赞府启》以“采拔芻微”表达对贤才的重视。
-
典故补充:
据传秦始皇曾用“刍微”贬斥批评者的言论微不足道(提及,但需注意此说未见于权威史籍,可能为后世附会)。
现代应用
注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仿古文体。如需引用典故,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核实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刍微(chú wēi)作为一个词汇,有着丰富的意义。下面是对这个词的各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部首和笔画:
刍(chú)是由刂(dāo)和艹(cǎo)组成的。
微(wēi)是由彳(chì)和兰(lán)组成的。
来源:
刍微一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庄子·养生主》:“道浑无害,刍充气官。”其中,“刍”表示调养生息,“微”则指微小的事物。
繁体:
刍微的繁体为「芻微」。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刍微而言,古时的写法可能会有些不同。遗憾的是我无法提供准确的古代写法,因为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例句:
1. 爱的力量蕴含在刍微之中。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一些刍微之事。
组词:
刍微能够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含义,例如:刍议(chú yì)表示对某一事情提出建议或意见。
近义词:
与刍微意思相近的词汇包括:微小、细微、细小等。
反义词:
与刍微意思相反的词汇可能包括:巨大、显著、重要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对刍微的了解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