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壶滴下的水点。 辽 王徽 《然灯夜述怀》诗:“夷身幸入 华胥 境,甚惜今朝漏滴残。” 明 孟称舜 《死里逃生》第四折:“天上定盘浑不错,人间漏滴果无差。”
“漏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计时工具“漏壶”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释义
“漏滴”指漏壶滴下的水点。漏壶是古代通过水滴流动计时的工具,水滴的滴落象征时间的推移,例如南唐李煜在《乌夜啼》中写道:“烛残漏滴频敧枕,坐起不能平”。
引申意义
在成语中,“漏滴”可比喻事物因细微疏漏导致的差错。例如“容器本应密封,却因一点缺陷漏水”,引申为强调细节的重要性。
古典诗词意象
古人常以“漏滴”表达时间流逝或深夜寂寥,如明代孟称舜的诗句:“天上定盘浑不错,人间漏滴果无差”。
现代语境
现代多用于描述节约资源场景,如“关紧龙头,拒绝漏滴”,强调杜绝细微的浪费。
“漏滴”既保留了古代计时工具的物理含义,也在文学和现代语言中衍生出象征时间、细节疏漏等抽象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文献来源。
《漏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漏出来的滴水。它主要描绘了滴水的动作和状态。
《漏滴》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水,笔画数为13画。
《漏滴》这个词是由汉字的基本部首组成,结合汉字的意义演变而来的。
《漏滴》的繁体字为「漏滴」。
在古代,「漏滴」是以篆书形式写成的。篆书是一种古老而形态鲜明的汉字书写风格。
1. 悄悄地,屋子角落里传来了一声漏滴的声音。
2.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形成了一串串漏滴。
3. 雨后,屋檐上的漏滴如悦耳的音乐一般。
漏水、漏气、滴水、滴血、水滴。
滴落、淌出、泄露。
收集、盛满、不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