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格的意思、不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格的解释

(1).不至。《逸周书·和寤》:“后降惠于民,民罔不格,惟风。”

(2).不可相斗。《逸周书·武称》:“穷寇不格。” 孔晁 注:“格,斗也。” 朱右曾 校释:“格谓相拒捍也。”《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於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格”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献用例,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一、“不來;不至”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卷第523页明确标注,“格”通“徦(jiǎ)”,表“至”义,“不格”即“不來”,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未到达某处。例如《尚书·周书》中“不格奸”即指“不至奸恶”,强调行为未达极端状态。

二、“不抗拒;不争斗”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87页指出,“格”在先秦文献中可作“击打”“对抗”解,“不格”引申为“不抗争”“不排斥”。如《逸周书·武纪》中“不格其力”指不消耗武力对抗,体现古代政治策略中的怀柔思想。

三、“不符合规范;不相合”

《辞源》(修订本)第1236页释“格”为“法式、标准”,“不格”即指“不合规格”“不合法度”。如宋代公文术语“文书不格”表示公文格式有误,需重新修订后方可生效。

网络扩展解释

“不格”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结合多个来源的文献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不至

    • 出处:
      源自《逸周书·和寤》:“后降惠于民,民罔不格,惟风。”。此处的“不格”意为“不至”,指百姓无不归附(君王恩惠普及,民众没有不归顺的)。
    •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事物或状态未达到某种程度或范围,常见于古籍中强调结果或界限的语境。
  2. 不可相斗

    • 出处:
      《逸周书·武称》提到“穷寇不格”,孔晁注释“格,斗也”,朱右曾进一步解释为“格谓相拒捍也”。
    • 引申含义:
      “格”在此处指对抗、争斗,“不格”即不可抵抗或避免冲突,如《史记·张仪列传》中以“虎之与羊不格明矣”比喻力量悬殊时的必然结果。

二、其他补充

“不格”的两种含义均与古代军事、政治语境相关,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建议查阅《逸周书》《史记》等原典,或参考权威古籍注疏(如汉典)以获取更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踣河不谷差谬车马填门凑拍大大獃串了皮刀柄盗墓刁悍渡越放言番阵发曙肥猪拱门富春山居图抚控孤颦海涛憨态哈沓化产磺胺黄孙假而疆地翦绺简序见知法兼烛焦死椒叶浇诈来潮晾鹰台獠面陵门令媛流遁卵覆鸟飞落纸驴牀马迹蛛丝梦笔山难疑年载逆辞陪备栖伏逑匹人样鰕胊阮始平刹把石室示众岧亭啼鸣无根水相齿晓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