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壺滴下的水點。 遼 王徽 《然燈夜述懷》詩:“夷身幸入 華胥 境,甚惜今朝漏滴殘。” 明 孟稱舜 《死裡逃生》第四折:“天上定盤渾不錯,人間漏滴果無差。”
“漏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計時工具“漏壺”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釋義
“漏滴”指漏壺滴下的水點。漏壺是古代通過水滴流動計時的工具,水滴的滴落象征時間的推移,例如南唐李煜在《烏夜啼》中寫道:“燭殘漏滴頻敧枕,坐起不能平”。
引申意義
在成語中,“漏滴”可比喻事物因細微疏漏導緻的差錯。例如“容器本應密封,卻因一點缺陷漏水”,引申為強調細節的重要性。
古典詩詞意象
古人常以“漏滴”表達時間流逝或深夜寂寥,如明代孟稱舜的詩句:“天上定盤渾不錯,人間漏滴果無差”。
現代語境
現代多用于描述節約資源場景,如“關緊龍頭,拒絕漏滴”,強調杜絕細微的浪費。
“漏滴”既保留了古代計時工具的物理含義,也在文學和現代語言中衍生出象征時間、細節疏漏等抽象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文獻來源。
《漏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漏出來的滴水。它主要描繪了滴水的動作和狀态。
《漏滴》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水,筆畫數為13畫。
《漏滴》這個詞是由漢字的基本部首組成,結合漢字的意義演變而來的。
《漏滴》的繁體字為「漏滴」。
在古代,「漏滴」是以篆書形式寫成的。篆書是一種古老而形态鮮明的漢字書寫風格。
1. 悄悄地,屋子角落裡傳來了一聲漏滴的聲音。
2.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形成了一串串漏滴。
3. 雨後,屋檐上的漏滴如悅耳的音樂一般。
漏水、漏氣、滴水、滴血、水滴。
滴落、淌出、洩露。
收集、盛滿、不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