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讨缺的意思、讨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讨缺的解释

乞求填补空缺官位。 明 赵南星 《再剖良心责己秉公疏》:“二者(指巡抚、知府)官有大小,皆宜选择破格而用之,久任而优擢之者也。近闻多从人讨而得之,何怪乎謁选者以讨缺为常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讨缺”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官场语境,其核心含义为乞求填补空缺的官位。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讨缺”由“讨”(请求、索求)和“缺”(职位空缺)组成,字面意为请求填补官职空缺。该词常见于明清文献,反映古代官场中通过请托谋求职位的社会现象。

  2. 历史背景与出处
    明代赵南星在《再剖良心责己秉公疏》中提到:“近闻多从人讨而得之,何怪乎謁选者以讨缺为常也。”
    此句批评当时官员通过请托而非正规选拔获取职位的风气,说明“讨缺”是当时官场的一种常见行为。


用法与延伸


例句参考


“讨缺”是反映古代官僚制度弊端的词汇,其核心在于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官职。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明清官场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讨缺的意思

《讨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与人商量讨论,处理不足之处。

部首和笔画

《讨缺》的部首是讠(讧的另一种写法),总计有13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讨缺》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讨和缺是分开的,其中“讨”指的是商议,商量,而“缺”表示不足,缺少。

在繁体字中,讨字没有太大的变化,而缺字在繁体中写作“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讨字和现代写法几乎一样。

而缺字在古代的写法稍有不同,其形状类似于现在的“欠”,表示缺少。

例句

1. 他们在会议上讨缺,决定今后的工作重点。

2. 学生与老师讨缺后,对于课程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组词

1. 讨论:商量、交流、商讨

2. 缺陷:缺点、不足、瑕疵

3. 议缺:商量短缺之处

近义词

商量、商议、探讨

反义词

满足、完善、充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