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纠曹的意思、纠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纠曹的解释

亦作“糺曹”。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职掌纠举六曹,勾稽失谬。 唐 刘宽夫 《汴州纠曹厅壁记》:“郡府之有録事参军,犹文昌之有左右辖,南臺之有大夫中丞也。纠正邪慝,提条举目,俾六联承式,属邑知方。”《太平广记》卷一六○引《异闻录·秀师言记》:“从此后六年,摄本府糺曹,斯乃小僧就刑之日,监刑官人即 九郎 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参 成都 议幙,摄事 汉嘉 ,一见荔子熟。时 凌云山 、 安乐园 皆盛处,纠曹 何预 元立 、法曹 蔡迨 肩吾 皆佳士,日相与同槃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纠曹"是古代官制术语,指代司法监察体系中的专职官吏,其核心职能为稽查官员过失、审理案件。这一称谓常见于宋元时期文献,如《宋史·职官志》记载:"纠曹之职,掌察官吏善恶,狱讼冤滥。"

从构词法分析,"纠"取《说文解字》"绳三合也"之本义,引申为矫正、督察;"曹"据《汉书·萧何传》"分曹治事"注,指官署分科办事的机构。二字合称特指司法监察部门,宋代提点刑狱司、元代肃政廉访司皆属典型纠曹机构。

该职官体系具有三重监察维度:其一稽核刑狱文书,其二巡察州县司法,其三弹劾违法官吏。明代丘濬《大学衍义补》载:"纠曹分道而出,岁终具劾状闻奏",说明其运作具有定期巡回与年终奏报的制度特征。

在司法实践中,纠曹官吏拥有"风闻奏事"特权,即无需确证即可弹劾官员。这一制度既强化了监察效能,也衍生出诬告隐患,故《庆元条法事类》特别规定"纠曹举劾须明指事状"以作制衡。

现代汉语研究中,该词被收入《法学大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司法制度类目,释义为"中国古代专职监察、审判的司法官员群体"。词条考据显示其职能演变与中央集权强化过程呈正相关性。

网络扩展解释

“纠曹”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拼音与注音

    • 拼音:jiū cáo
    • 注音:ㄐㄧㄡ ㄘㄠˊ
      (来源:、)
  2. 核心含义
    指古代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主要负责监察、纠正下属部门(六曹)的过失,并核查文书错误。


二、历史背景与职责

  1. 官职属性
    纠曹属于地方行政体系中的监察类官职,类似现代审计或纪检职能。唐代刘宽夫在《汴州纠曹厅壁记》中将其比作“文昌左右辖”,强调其监督权威。

  2. 具体职责

    • 纠举六曹(古代分科办事的部门)的行政疏漏;
    • 勾稽文书错误,确保政令合规。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3)提到“纠曹”作为成语,意为“纠正错误、指责过失”,并附有战国时期曹贵人的典故。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需谨慎采用。


四、总结

“纠曹”主要作为古代官职的别称,职能以监察、纠错为核心。若需引用其引申含义(如指责过失),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并注明来源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安身熬清守谈阿武子爆弹豹枕贬省飙发电举鄙吝伯成不鲜痴思妄想重身子赐号从新倒着电骇甸人帝友斗谍方计废事腹面高材生狗窝汉语大词典核膜后变后旌华历践规踏矩骄华噍类嘉娱揭短嗟愍借一寄话筒积疹口无择言览政恋空桑练裙子龙骨轮囷律讽嫚逆绵绵不絶名扬四海迷骛农田徬徨失措貔虎前席乳燕韶钧杀省书札苏黎世桐封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