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des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 宫调
(1).术数家所指的九个方位。《易》纬家有“九宫八卦”之说,即离、艮、兑、乾、坤、坎、震、巽八封之宫,加上6*中6*央宫。《灵枢经·九宫八风》:“九宫八风。立秋二,玄委,西南方;秋分七,仓果,西方;立冬六,新洛,西北方;夏至九,上天,南方;招摇,中央;冬至一,叶蛰,北方;立夏四,阴洛,东南方;春分三,仓门,东方;立春八,天留,东北方。”《后汉书·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李贤 注:“《易乾凿度》曰:‘ 太一 取数以行九宫。’ 郑玄 注云:‘ 太一 者, 北辰 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於中央。中央者, 北辰 之所居,故谓之九宫。’” 前蜀 杜光庭 《胡贤常侍安宅醮词》:“六甲五行之象,九宫八卦之方,各静封隅,永垂贞吉。”
(2).古代算法名。旧题 汉 徐岳 《数术记遗》卷一:“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甄鸾 注:“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三国志·吴志·赵达传》:“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
(3).道家语。三光、三宝、三生的合称。《黄庭内景经·五行》“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引《玄妙经》:“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合三者为九宫。”
(4).指 唐 时的九宫神坛。 玄宗 天宝 三年置。其名为: 太一 、 天一 、 招摇 、 轩辕 、 咸池 、 青龙 、 太阴 、 天符 、 摄提 。参阅《旧唐书·礼仪志四》。
(5).舞曲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上元舞者, 高宗 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画云五色衣,以象元气。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七政,八风,九宫。”
(6).曲调名。黄钟宫、仙吕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五宫双调、大石调、越调、商调,合称九宫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九宫十三调,南曲之门户也。”参见“ 九宫十三调 ”。
(7).九宫格的简称。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述书上》:“更以朱界九宫移其字,每日习四字,每字连书百数,转峯佈势,必尽合於本乃已。”参见“ 九宫格 ”。
(8).中国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和“士”活动的地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九宫汉语 快速查询。
九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其含义和用途涵盖多个领域,主要可分为以下五类解释:
九宫最初源于古代天文学,将天宫按井字形划分为九个方位,包括乾、坎、艮、震、中、巽、离、坤、兑宫,用于观测七曜(日、月及五大行星)和星宿的移动,以此判断方向、季节等信息。这种划分也被用于术数,如《灵枢经·九宫八风》中记载了九宫与八方风的对应关系,每个方位对应节气与神名(如“冬至一,叶蛰,北方”)。
在术数中,九宫指九个方位,结合八卦(离、艮、兑、乾、坤、坎、震、巽)与中央宫,形成“九宫八卦”体系,用于占卜和风水。道家则将其与“三光”“三宝”等概念结合,形成宇宙运行规律的象征。
唐代至元代,九宫演变为音乐术语,指代宫调系统。元代杂剧常用五宫(正宫、中吕宫等)和四调(大石调、双调等),合称“九宫”,成为戏曲音乐的重要分类方式。
在奇门遁甲中,九宫代表“地”,是四盘(天、地、人、神)中唯一静止的“地盘”,作为布局和推演的基础。
以上内容综合了天文、术数、音乐、玄学及数学等多领域定义,体现了九宫在中国文化中的多元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领域,可查阅相关专业文献或权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