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遂之属官。一说即县正。《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县人传之。” 杨伯峻 注:“县人, 杜 注云:‘遂属’。据《周礼·遂人》,五县为遂,地官亦有县正,县人或即县正。”
(2).同县之人。 清 王士禛 《居易录》:“ 任少京兆 弘嘉 ,字 葵尊 ,亦县人也。”
“县人”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进行综合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种释义:
指周代“遂”这一行政单位中的属官,或等同于“县正”(地方行政官员)。这一解释源自《左传·昭公四年》的记载:“山人取之,县人传之。”。杨伯峻在注解中认为,“县人”可能是《周礼》中提到的“县正”,负责地方事务管理。
即同一县籍贯的居民。例如:
部分低权威性来源(如)将“县人”解释为“乡下人”,带有贬义色彩,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现代规范语境,可能为现代网络误传或特定方言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县人”的规范含义以古代官职和同籍贯者为主,使用时需结合语境。涉及籍贯表述时,现代常见于户籍、公文或正式介绍中(如“XX县人”)。
县人是一个汉字词,由“县”和“人”两个字组成。
“县”字由“囗”部和“开、一”两个笔画组成,“人”字则由“人”部和“一、丿”两个笔画组成。
“县”字最早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形状描绘了一个围墙围住的地方,表示一种区域性的行政区划。而“人”字最早出自金文,代表人类。
繁体字“县”是“縣”。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种变体,包括草书、隶书等。对于“县人”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和含义均无差异。
1. 他是一个典型的县人,注重家庭、乡邻和社区。
2. 作为一个奋斗的县人,他努力创业并获得了成功。
3. 她自小在城市长大,对于县人的生活方式感到陌生。
县令、县城、县政府、县级、县志
乡人、地方人、乡亲
城人、都市人、市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