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征的意思、催征的详细解释
催征的解释
催促征收田赋租税。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二·智州》:“管 文 、 兰 、 镇寧 、 抚水 等四州最偏僻远者。所入赋租, 宜州 差人去催徵。”《明史·食货志二》:“既而諭德 顾鼎臣 上钱粮积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粮旧额……二曰催徵岁办钱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总论》:“夫有司之职,大要钱穀为重。而钱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较、拆贮、解给与漕项收兑数者而已。”
词语分解
- 催的解释 催 ī 使赶快行动:催促。催办。催讨。 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催化。催生。催眠。催奶。催肥。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征的解释 征 (③征⑦徵) ē 远行: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 用武力制裁,讨伐: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 召集: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 收
网络扩展解释
“催征”是一个历史性词汇,主要指政府催促征收赋税或征调物资、人力的行为,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
核心定义
指官方以强制或催促手段征收田赋、租税或其他款项。
- 如唐代以后,官府通过差役向粮户下发纳赋通知单,逾期未缴者可能面临拘捕、拷打等惩罚。
-
延伸用法
广义上也可表示对人力、物资的强制征调,例如战争时期的兵员或粮草征集。
二、历史背景与实施方式
-
历代实践
- 唐代:由吏胥负责催征,差役直接向农户派发通知单,逾期者需缴纳额外费用(如“算本则”“索路费”)。
- 宋代:偏远地区如智州(今广西一带)的赋税由宜州官员负责催征。
- 明清:催征流程更系统化,涉及钱粮核查、年度催办等环节。
-
强制手段
官府常采取拘捕、拷打等暴力手段逼迫贫弱农户缴税,甚至通过“拆贮”“解给”等方式强制处理欠税。
三、相关概念辨析
- 催征 vs 催徵
二者为异体字关系,“徵”是“征”的繁体形式,含义相同,均指向税收或人力征调。
- 现代适用性
当代法律已禁止暴力催税,但“催征”一词仍用于描述税务部门的合法追缴行为,如企业欠税催收。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催征制度,可参考《明史·食货志》《太平寰宇记》等史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催征这个词是指催促或督促征收,通常用于指政府或相关部门催缴税款、征收执法或其他相关款项。下面是关于催征的相关信息:
部首和笔画:催征的部首是人,它的总笔画数为12。
来源:催征一词的起源较难考证,但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官方文书和文献中。催征在古代汉字书法中的书写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与现代相近。
繁体字:催征的繁体字写法为「催徵」。
古时汉字写法:关于古时候催征的汉字写法,具体信息较难找到。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催征作为汉字的组合方式和基本含义在古代也是存在的。
例句:政府部门开始催征税款以维持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行。
组词:催款、催缴。
近义词:催收、征收。
反义词:慢征、迟征。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需求,如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