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畸人的意思、畸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畸人的解释

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庄子·大宗师》:“ 子贡 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成玄英 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於俗。” 宋 陆游 《幽事》诗之二:“野馆多幽事,畸人无俗情。静分书句读,戏******章程。”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十九:“幽谷有畸人,忍饥不肯仕。隣国闻其名,岂曰少知己。” 郭希仁 《从戎纪略》《钱君定三传》:“察形势,访奇杰, 燕 赵 畸人侠客,翕然与游。”

神奇的人;仙人。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汎彼浩刼,窅然空纵。” 郭绍虞 集解:“畸,奇异也……真,《説文》云:‘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变形言鍊形而为气。此言畸人乘真,谓畸人乘其真气而上昇也。”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身轻似翔,尘飞不颺,畸人惯走屏风上。”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又或易调改絃,别敍畸人异行,出於幻域,顿入人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畸人”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与众不同、行为超脱世俗常规的人,常带有特立独行、不合流俗的意味。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本义与词源: “畸”原指不规则的、不整齐的田地(《说文解字》:“畸,残田也。”),引申为“不寻常的”、“奇特的”、“偏离常规的”。“人”即指个体。因此,“畸人”字面意思即为“奇特之人”、“异于常人者”。其最著名的出处是《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意指畸人虽然与世俗之人不同,但其行为合乎自然天道。

  2. 内涵与特征:

    • 超脱世俗: 畸人最显著的特征是行为举止、思想观念与当时社会的主流规范和价值标准相背离,不随波逐流。
    • 特立独行: 他们往往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不畏惧他人的非议或孤立,展现出强烈的个性。
    • 合乎自然/天道: 在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的语境下,畸人的“畸”并非贬义,而是指他们超越了人为的社会规范束缚,回归或顺应了自然本真之道(“侔于天”)。他们可能被视为世俗的“异类”,但在更高的哲学层面被认为是更接近“道”的存在。
    • 非贬义倾向: 虽然指与众不同,但在文学和哲学讨论中,“畸人”一词常带有中性甚至褒义色彩,强调其独特性和对世俗的超越,而非简单的怪异或病态。它常用来形容隐士、高人、有独特见解或行为的贤者。
  3. 现代用法与延伸: 在现代汉语中,“畸人”的使用频率不如古代,但仍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指那些思想、行为极其独特、罕见,与常人迥异的人。其含义更侧重于“奇特”、“罕见”,哲学上“侔于天”的意味可能减弱,但“不合流俗”的核心特征依然保留。有时也可能略带贬义,指行为乖张、难以理解的人,但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总结来说,“畸人”指的是那些因思想、行为显著偏离社会常规而显得奇特、与众不同的人,尤其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常隐含着对世俗价值的超越和对自然天道的契合。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畸人”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一、核心词义

  1. 本义与出处
    源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文为“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庄子认为“畸人”是与世俗不合,但能顺应自然天道的人。成玄英注疏解释为“不耦于俗”,即不迎合世俗标准。

  2. 语义解析

    • “畸”:原指不规则的田地,引申为“独特、不合常规”。
    • “侔于天”:指与自然天道相通,强调内在精神与自然规律的契合。
      综合而言,指思想或行为独特、超越世俗规范,却与自然真理相契合的人。

二、延伸与文学应用

  1. 古典文学中的形象
    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提到“畸人”,用于形容特立独行、有庄子风骨的文人。
    宋代陆游诗句“畸人无俗情”也以此指代超脱世俗的隐士。

  2. 现代文学中的象征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借用该词,塑造了行为怪异却内心执着的人物群体,暗喻工业化社会中个体的异化与孤独。


三、与相似概念的区别


“畸人”既是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也是文学中反叛世俗的精神符号,其内核始终围绕“独特志行”与“自然真理”的辩证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

暧曃苞篚逼索剥床波兹南不卖查梨布散茶点察罕尘涨冲冠眦裂畴野辞别呆根单红刺达飏硐长对荅独异于人风门水口分索赶趁人骨身和衣环晕荟集浑水江南好僵燥建生艰危亟缚屣及格金髇狸变隆兴和议凝烟蟠攫颇丰裒削铺摊骑驴酒侵晨青后青丘瓤子人细鬼大肉饼市井徒逝世市头势耀熟衣丝管死囚帑府天京保卫战同等校考小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