帑府的意思、帑府的详细解释
帑府的解释
即帑库。 宋 苏舜钦 《火疏》:“天下富庶,帑府流衍,无所贮藏。”参见“ 帑库 ”。
词语分解
- 帑的解释 帑 ǎ 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帑藏(刵 )(指国库)。府帑(府库里的钱财)。重(恘 )帑(大量的钱财)。 帑 ú 古同“孥”,儿女。 鸟尾:鸟帑。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 府的解释 府 ǔ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天府。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 国家行
专业解析
帑府的详细释义(汉语词典角度)
“帑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帑”和“府”两个单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国家储藏钱财物资的仓库,即国库。以下是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
- 国库;国家储藏金帛钱财的府库。 这是“帑府”最核心、最常用的含义。它特指古代中央政府用于存储国家财政收入的专门场所。例如:“掌理帑府出纳。”(负责管理国库的收入和支出)。
-
单字解析:
- 帑 (tǎng / nú):
- 本义指收藏钱财的府库。《说文解字》释为:“帑,金币所藏也。” (《说文解字·巾部》)
- 引申义指国库里的钱财,即公款、国帑。如:“虚耗帑藏。”(耗费国库钱财)。
- 古同“孥”(nú),指儿女或妻子儿女,但此义项在“帑府”一词中不适用。
- 府 (fǔ):
- 本义指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说文解字》释为:“府,文书藏也。” (《说文解字·广部》)
- 引申指官署、官府(处理公务的地方),以及储藏财物的地方(如仓库)。
- 组合义: “帑”与“府”二字同义复用,均强调“储藏钱财物资的场所”,组合后更明确指向国家级的财政仓库。
-
读音:
- 帑府 读作tǎng fǔ。注意“帑”在此词中读tǎng,不读 nú。
-
书证与用例:
-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描述国家财政管理。例如史书中记载官员职责或国家财政状况时可能提及。如:“司农掌九谷之入,以给国用,凡百官俸秩,皆出帑府。”(大意:司农掌管各种粮食的收入,以供国家使用,所有官员的俸禄都从国库支出。)(此类表述可见于历代《职官志》或《食货志》,如《后汉书·百官志》相关记载虽非原句,但体现了职能概念)。
-
同义与相关词:
- 同义词: 国库、国帑、帑藏(tǎng zàng)、库府、内帑(常指皇室私库,但也泛指国库)、公帑。
- 相关词: 财政、赋税、仓廪(储藏粮食的仓库)、度支(掌管财政收支的官职或部门)。
“帑府”(tǎng fǔ) 是一个古汉语名词,专指国家储藏钱财和物资的仓库,即国库。它由表示“钱库”或“公款”的“帑”和表示“储藏处”或“官署”的“府”组合而成,二字意义相辅相成,共同强化了其作为国家财政储备核心机构的含义。
来源参考: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帑府”词条。
- 单字解析参考:《说文解字》(许慎 著) 对“帑”、“府”的释义。
- 概念背景参考:历代史书《职官志》、《食货志》(如《汉书》、《后汉书》、《新唐书》等) 中关于国家财政管理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帑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古代贮藏钱财的官方库房,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
基本定义
“帑府”即“帑库”,指古代国家贮藏钱财的府库,相当于现代的国库。例如宋代苏舜钦在《火疏》中提到“天下富庶,帑府流衍,无所贮藏”,形容国库充盈。
-
字词结构
- 帑(tǎng):本义为钱财或国库(读tǎng时);另一读音为“nú”,通“孥”,指儿女或鸟尾。
- 府:指官方机构或储藏场所(如“官府”“府库”),此处特指国家财政管理机构。
-
相关文献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如宋代文献中常用“帑府”描述国库状况,强调国家财政储备。与“帑库”“府库”等词含义相近,但更突出官方属性。
补充说明
- 现代适用性:当代已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研究或古文解析。
- 相关词汇:
- 帑藏(tǎng zàng):国库的另一种表述;
- 府帑:与“帑府”同义,可互换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宋史》或苏舜钦文集。
别人正在浏览...
安善谙识邦图豹姿滨就勃逆部阵柴达木盆地嗔怪彫画端悫翻滚滚缚鸡弄丸脯脡妇幼卫生腐胔甘限文书干治更日狗盗鸡鸣旱霾皓皛黑砂星花插皇陂黄儿米黄帐黄竹筒瓠蠡婚亲互通家底九子山涓埃之报可怜崆峒子吏书陆通懋昭梅里密密迷谬刨祖坟破竹乾冈奇出青阿侵耗犬牙盘石山狖神号鬼哭事半功百爽然傞俄檀檀脱险宛澶峡江项下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