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察罕的意思、察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察罕的解释

蒙古语。指白颜色。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颜色,如察罕者,白也;哈剌者,黑也……或取数目,如朵儿别者,四也;塔木者,五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察罕”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主要作为人名使用,尤其在元代历史中较为突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并结合史料对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察罕(Chá hǎn)

  1. 词性:专有名词(多用于人名)。
  2. 字义分解:
    • 察:本义为观察、审辨,引申为明察、洞察。
    • 罕:原指稀少、罕见,后用于音译北方民族首领称号(如“可汗”的简化)。
  3. 整体含义:

    作为人名时,“察罕”多见于蒙古族、色目人等族群,常与“帖木儿”(意为“铁”)组合使用,寓意“明察而尊贵”或“白色的”(蒙古语中“察罕”有“白色”之意,象征纯洁与高贵)。


二、历史人物考据

察罕帖木儿(?—1362年)

元代著名将领,祖籍西域,后定居河南。官至中书平章政事,以镇压红巾军起义闻名,是元末支撑朝廷的重要军事领袖。《元史》载其“沈毅有大略”,后遭叛将刺杀身亡。


三、语言文化背景

  1. 蒙古语源:

    “察罕”(Chaqan)在蒙古语中意为“白色”,常用于人名(如察罕帖木儿)、地名(如察罕脑儿,意为“白湖”),象征神圣与祥瑞。

  2. 汉语化演变:

    元代多民族融合背景下,音译名“察罕”被直接纳入汉语文献,成为固定称谓,多见于正史及碑刻。


四、权威参考资料

  1.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察罕帖木儿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年。

    查看原文(中国古籍网)

  2. 《蒙汉大辞典》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ISBN 7-81074-000-0。

  3. 《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察罕帖木儿”词条。


五、现代使用场景

作为历史专名,“察罕”今仅见于学术研究、历史文献及文艺作品(如元史题材小说、影视剧),无现代汉语通用词义。

网络扩展解释

“察罕”一词的释义可从语言学和历史人物两个角度理解:

一、语言学释义 “察罕”源于蒙古语,意为白色。在元代,蒙古人常以颜色命名,例如:

这一用法在清代学者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中有明确记载。

二、历史人物 察罕(?—1255年)是元朝河南王,本名益德,唐兀乌密氏(西夏党项族)。其生平特点包括:

  1. 出身背景:西夏臣子曲也怯律庶子,幼年因嫡母排斥被送去牧羊;
  2. 军事成就:被成吉思汗收为养子,参与征讨西域、西夏等战役,以勇武著称;
  3. 政治影响:曾招降西夏君主,促进蒙古与西夏的融合。

注:现代语境中,“察罕”作为颜色词已不常用,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蒙古语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览...

阿桡鸨妓饱以老拳把玩无厌陂路嬖宠冰蔬簿讼仓急长男出规代数方程单外大兄弟雕刓兑支额缺费糜副经理管准古代古代希腊换妾縠帛沪上驾犂焦蒿积次借书留真汲深绠短祭仪蜛蠩栲栲儿宽爽窥觊窥览鲲身酷贫列籍镂冰雕朽卤拙锰钢麪糊迷背南迁品蓝乾吊祇苑燃石瑞草圣令世经霜痕随方就圆邃峻亭院同罗侠辅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