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铜镜。《晋书·赫连勃勃载记》:“络以 隋 珠,綷以金镜。” 唐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诗之一:“秋水静磨金镜土,夜深寒结玉壶冰。” 宋 周邦彦 《过秦楼》词:“空见説鬢怯琼梳,容消金镜。渐懒趁时匀染。”
(2).比喻月亮。 唐 元稹 《泛江翫月》诗:“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 宋 陆游 《隔浦莲近拍》词:“烟霏散,水面飞金镜,露华冷。”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癸卯中秋作》词:“竞看 姮娥 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
(3).比喻显明的正道。《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尚书考灵耀》:“ 秦 失金镜,鱼目入珠。” 郑玄 注:“金镜,喻明道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握金镜以御寰瀛,致衢樽而欢亿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资料·全粤义士义民公檄》:“惟我大皇帝手握金镜,心秉玉衡,循以大事小之义,而由顺于天防,非挟逼处之嫌,而密为之备。”
(4).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室夜召翰林学士》:“朕听政之暇,未尝不披寻史籍,此读者先朝所述金镜一卷,则《尚书·大禹謨》。” 清 侯方域 《拟追复杨涟等官爵廷臣谢表》:“金镜尚存,窃喜无 张公 之祭。”
“金镜”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蕴的词汇。根据权威辞书及古籍文献,其含义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本义:黄金铸造的镜子
古代文献中,“金镜”多指以黄金为材质或装饰的镜子,象征奢华与尊贵。例如《晋书·刘聪载记》记载“铸黄金为镜”,形容帝王之家的华贵器物;唐代诗人李群玉在《伤友》中亦用“金镜”代指华美妆镜,反映古代贵族生活场景。
二、比喻义:明道、真理或智慧的象征
《文心雕龙·宗经》以“金镜”比喻圣贤之道,指代明晰的治国方略或人生准则,如“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炳烁联华,镜照列代”。
佛教文献中,“金镜”被赋予光明智慧的宗教意象,如《法华经》以“金镜悬于高幢”喻佛法普照众生,破除无明(参考《佛学大辞典》释义)。
以上释义综合自《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文心雕龙译注》(中华书局)等权威典籍,体现了词汇在历史语境与思想体系中的演变脉络。
“金镜”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铜镜
指古代用金属(多为铜)制成的镜子,如《晋书》记载“络以隋珠,綷以金镜”。
比喻月亮
因金属光泽与月光相似,常以“金镜”代指月亮。例如唐代元稹《泛江翫月》中“远树悬金镜”,以及宋代词句“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暗喻国土如圆月般完整。
显明的正道
象征光明磊落的道理或治国准则。如《太平御览》载“秦失金镜”喻指失去明道,郑玄注“金镜,喻明道也”。
讽谕性文章或书籍
指通过文字劝诫、警示世人的作品,多见于古籍记载。
不同权威来源对词义的解释基本一致,但具体语境可能衍生特殊含义(如暗喻国土完整)。建议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
白柰不卜长生不死赤肿淳茫脞谈达摩放开脸皮赋敛国钧后金昏惑涧房箭栝奬诱饯幕假途敬老爱幼经史百子警头救过不给抉破居室诓诈辣辣襕衫辣子角联臂岭南三家镂管谩欺马印媒红猛兽灭威木垫陪哭片云瞥脱栖诚啓隙曲谬阮氏酒润淤三清殿诜桂神话故事式庐衰征搜刷廷除头寸投牒投砖跎蹉网罭炜耀武诫纤弓象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