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的意思、达摩的详细解释
达摩的解释
(1).[梵dharma]法。引申为法子,办法。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这一场出丑,着甚达摩。” 凌景埏 校注:“着甚达摩,犹如説有什么法子。‘达摩’,梵语音译,指‘法’,见《方广经》。”
(2).亦作“ 达么 ”、“ 达磨 ”。 菩提达摩 的省称, 天竺 高僧,本名 菩提多罗 。于 南朝 梁 普通 元年入 中国 , 梁武帝 迎至 建康 。后渡 江 往 北魏 ,止 嵩山 少林寺 ,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 慧可 。 达摩 为中华禅宗初祖。 宋 沉辽 《赠长芦福长老》诗:“ 达么 西归不记年, 雪山 消息更芜然。”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色赋记》:“ 孙臏 衔枚之际,半夜失踪; 达磨 面壁以来,九年闭目。” 清 丘逢甲 《兴福寺》诗:“自从 达摩 来,妙法指心示。”
词语分解
- 达的解释 达 (達) á 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 通晓:洞达。练达。 遍,全面: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到:到达。抵达。通宵达旦。 实现:目的已达。
- 摩的解释 摩 ó 擦,蹭,接触:摩擦。摩天。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摩肩接踵。摩顶放踵。 摸,抚:摩弄。摩挲(?) 研究,切磋:观摩。揣摩(.研究,仔细琢磨;.估量,推测)。 古同“磨”,磨擦。 摩
网络扩展解释
“达摩”一词的含义需从词源、佛教文化及历史人物等多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梵语本义
源于梵语“dharma”(音译达摩/达磨),词根“dhri”原意为“支持”“维持”,后扩展为:
- 指事物保持自性的本质规律;
- 在佛教中发展为教义、戒律等核心概念,如佛经中的“法”。
二、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特指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Bodhidharma),禅宗初祖:
- 出身南印度王室,本名菩提多罗,后皈依佛教;
- 南朝梁武帝时期入华,传教于洛阳、嵩山少林寺,以“面壁九年”“一苇渡江”等传说闻名;
- 创立中国禅宗,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传法于弟子慧可。
三、引申含义与用法
- 佛教语境:代指佛法或修行成就者,如“达摩祖师”;
- 成语用法:形容人才能、气质超凡,如“才华达摩”;
- 俚语延伸:部分地区口语中衍生“生猛、执拗”的比喻义,如闷头撞墙的莽撞行为(需结合语境使用)。
四、文化影响
作为禅宗象征,达摩形象广泛见于绘画、雕塑(如不倒翁达摩),代表坚韧精神。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达摩(dámó)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重意思。它可以指代达摩祖师(dámó zǔshī),即佛教禅宗的创立者。此外,达摩也可以指追求真理、参悟佛法的人。下面是对这个词的一些详细解释和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达摩由“辶”、“土”、“艹”、“日”组成。它共有14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达摩一词最初来自梵文,音译为达磨(Dharma)。在传入中国后,它的发音和写法发生了变化,变为了达摩。相应的繁体字为達摩。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汉字的演变,达摩在古代的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具体变化包括字形和字序的改变。在古代写法中,达摩的字顺为“艹辶土日”。
例句:1. 他是一位虔诚的达摩弟子,专心修行禅定。2. 通过达摩祖师的教导,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组词:达摩祖师、达摩法门、达摩像、达摩洞等。
近义词:禅师、禅定、悟道等。
反义词:纷乱、迷茫、无明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晻莫百日青猋急不济事蝉蜩朝僚橙橘户搐搦慈育道君诋诬伐阅愤青浮瓜沈李辅立改物苟简官搨鬼狱寒宂后场虎旗贱技检简劫初铃机灵靖匡决语聚乙烯塑料坎劳空桐连冈凉榻辽门之鹤列拜梨花冻命令句名流巨子纳宜牌寳攀炎附热砰韸皮货琼峰任势萨尔贡王宫伸曳慎愿尸禄素飡首航水芸束修羊私教丝丝文客仙传象辂仙韶曲协妙习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