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st of prey] 指体大而凶猛的兽类
(1).指体硕大而性凶猛的兽类。《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 郑玄 注:“猛兽,虎豹熊羆之属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入山则使猛兽不犯,涉水则令蛟龙不害。” 金 元好问 《两山行记》:“ 守真 住山五十年,不省有为猛兽毒螫所伤害者。”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三:“轮船像一头受伤后发怒的猛兽,一路嗥叫着直扑向这小小的石桥。”
(2).指猛虎。 唐 避 太祖 李虎 讳,改称猛虎为猛兽或猛武。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 璠 ﹞及 蓝关 ,为猛兽搏而食之。”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大明会典》:“自来称虎为兽,考《晋书》成於 唐 魏徵 等, 唐太宗 称制临之,以 太祖 名 虎 ,改称曰猛兽。”《小五义》第六一回:“ 卢珍 、 丁大爷 都看见在山峰缺处,一隻斑斕猛兽,每遇要行走之时,把身子往后一坐,将尾巴乱搅,尾巴一动,自来的就有风起,不然怎么虎行有风呢?”
猛兽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猛兽(拼音:měng shòu)指性情凶猛、体型较大、具有攻击性或捕食能力的野生动物。此类动物通常具备锐利的爪牙、强健的体魄及野性本能,常见于山林、荒野等自然环境中。
猛兽多属哺乳纲食肉目,如虎、狮、豹、熊等,其生理结构适应捕猎,如犬齿发达、肌肉强韧,行动迅捷且具备领地意识。
定义:“凶猛的野兽,如虎、狮、豹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
释例:“猛兽,体大性凶之兽。《礼记·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注:因权威词典无公开在线版本,来源信息标注纸质出版物信息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猛兽”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指体形硕大且性情凶猛的兽类,如虎、豹、熊、罴等。这类动物具有攻击性,常被视为自然界中的顶级掠食者。
现代汉语中,“猛兽”多用于描述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研究或比喻性语境,强调其危险性或威慑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周礼》《唐阙史》等古籍记载。
埃芥班如搀挤春路出谒麤骨大步流星待道蹈中點染吊动钓璜老弟徒东织放良书烦辱发胄分子力贵长国常鸿钜唿喇混合物豁落图僭傲椒丘街心花园禁暴静乱锦绣山河进赠俊贤讵期矩式烂靡乐园了足连峦连坐灵智林邱氀褐猛子年湮世远鸟语花香陪不是蓱翳潜发契机清闻鸲眼让畔软耳绳屦暑溽簨业万姓无堪象果先祖消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