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柰的意思、白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柰的解释

(1).即茉莉花。《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 三吴 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至是而后崩。”后因以“白柰”为丧事的饰花。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用柰花事》:“ 绍兴 五年, 寧德皇后 讣音从北庭来,知 徽州 唐煇 使 休寧 尉 陈之茂 撰疏文,有语云:‘十年罹难,终弗返於 苍梧 ;万国衔寃,徒尽簪於白柰。’” 清 胡寿昌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红颜一树伤春尽,白柰千花觉梦圆。”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茉莉》。

(2).果木名。林檎的一种。俗名沙果、花红。《文选·潘岳<闲居赋>》“二柰曜丹白之色” 李善 注引 晋 郭义恭 《广志》:“ 张掖 有白柰, 酒泉 有赤柰。”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柰,古汉语词汇,特指一种白色果实的小乔木或该果实本身,属于蔷薇科苹果属植物。其详细释义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植物学特征

    白柰为落叶小乔木,树高可达8米,叶片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其花白色,果实呈扁球形,成熟时果皮为黄白色或淡绿色,果肉脆嫩多汁,味甘微酸,形似苹果而略小,属古代珍品水果。

    来源:《中国植物志》苹果属分类记载

  2. 古籍中的记载

    • 《西京杂记》载:“汉武帝修上林苑,群臣献异果,有白柰、紫柰,绿柰。”表明汉代已作为宫廷贡品栽培。
    • 《本草纲目·果部》(李时珍)称:“柰有白、赤、青三色,白者为上……俗名频婆,即苹果之别种。”说明其与苹果的亲缘关系及药用价值。

      来源: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果部二


二、文化意涵

  1. 象征意义

    白柰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物。《晋宫阁名》载:“华林园有白柰四百株”,象征皇家园林的丰饶。唐代诗人王维《敕赐百官樱桃》中“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亦暗喻柰果的珍贵。

  2. 药用价值

    据《名医别录》(陶弘景)记载:“柰味苦,寒……多食令人腹胀,生疮疖”,指出其性寒凉,需适量食用。明代《食物本草》进一步载其“和脾润肺,解暑生津”之功。

    来源:陶弘景《名医别录·果部下品》


三、历史演变

白柰在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原,《齐民要术》(贾思勰)详载其栽培法:“柰宜于沙壤,移栽需压条,冬月壅土护根”。至唐宋时期,逐渐被苹果取代,名称演变为“频婆”(梵语bimba音译),元代后通称“苹果”。

来源: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柰林檎》


四、现代考据

现代植物学考证认为,白柰即绵苹果(Malus asiatica),为苹果原生种之一,今在甘肃、新疆等地仍有少量种植,果肉松软,酸甜适中,属中国原生果树资源。

来源:《中国果树志·苹果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白柰”一词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一、植物名称

  1. 茉莉花
    古代文献中,“白柰”指茉莉花,如《晋书》记载三吴地区女子佩戴白花,形似素柰,后与丧事相关联。此用法在诗词中常作为白色花卉的雅称。

  2. 林檎(沙果)
    白柰也指林檎的一种,俗称沙果或花红,属蔷薇科苹果属,果实可食用。

二、象征意义

  1. 比喻无法挽回的境地
    作为成语,“白柰”形容事物发展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表达无奈之情,多用于文学或口语场景。
  2. 丧事饰花的典故
    因《晋书》记载民间将白柰与天公织女之死联系,后成为丧事中的白色饰花,象征哀悼。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词典和文献记载,若需更详细考证,可参考《晋书·后妃传》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赏鯿鱼舟避藉陛不入用布扬菜茹敕授侈伪充份冲注黨見殚均丹枝道大莫容倒叙点编丁奚遁世无闷桴鼓相应高壮孤剑果锐晧然黄丹荒徼加被讲嘴角齿劫花聚散举手加额肯板潦车龙劒鸾奏戮贼墨程难廕宁乐穷踧壤末盛推沈约失图四辈素木琐隶泰始谈柄韬敛天牕伪缪唯我论伍百香味先戒綫性规划贤业狎主细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