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过不给的意思、救过不给的详细解释
救过不给的解释
犹救过不赡。《秦併六国平话》卷下:“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於上;羣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
词语分解
- 救过的解释 纠正过失。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今君厚受德於先王之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覆邪救过难得於君矣。”《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闕。”《新唐书·李绛传》:“天子有諫臣,所以救过。
- 不给的解释 .供给不足;匮乏。《左传·宣公十二年》:“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於鲜,敢献於从者。”《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旧唐书·李晟传》:“欲以诸军同神策,则财赋不给,无可奈何。”
网络扩展解释
“救过不给”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补救过失都来不及,形容忙于处理错误而无暇顾及其他。
- 字面拆解:“救”指补救,“过”指过失,“不给”意为来不及、无法供给。整体强调过失频发,补救措施无法跟上。
出处与用法
- 文献来源:
- 最早见于《史记·李斯列传》:“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
- 另在《秦并六国平话》中也有引用:“明主能行督责之术……群臣百姓救过不给。”。
- 语法功能:作谓语,多用于劝诫或描述困境。
- 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为补充式(如“救过”补充说明“不给”)。
延伸信息
- 近义词:救过不暇、后悔不及。
- 反义词:未明确提及,但可推测与“游刃有余”“从容应对”等形成对比。
示例与语境
- 古代语境中多用于描述严苛制度下,官员或百姓疲于应对过失的场景。例如《清史稿》记载:“条例繁赜,有司救过不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史记》或《秦并六国平话》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救过不给(jiù guò bù gěi)是一个中文成语,意思是救过别人却不给予帮助或回报。下面是关于这个成语的一些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救(亻+求),过(辶+土);救过不给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一篇寓言故事中,用来形容那些不知感恩、背信弃义的人。
繁体:救過不給。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写法中,救过不给可以写作救過不給。
例句:他曾经救过我,现在我需要他帮助,可是他却救过不给。
组词:感恩、回报、背信弃义等。
近义词:救人无恩、得寸进尺。
反义词:救人有恩、报恩图报。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如有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