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武诫的意思、武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武诫的解释

犹武备。《逸周书·程典》:“协其三族,固其四援,明其伍候,习其武诫。依其山川,通其舟车,利其守务。” 孔晁 注:“脩文教,诫武备,圣王之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和《说文解字》中未收录"武诫"这一固定词组,但可从汉字构词法解析其潜在含义。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体系:

"武"字本义为军事征伐,《说文解字》释作"止戈为武",既包含制止战事的深层哲学,也指代与军事相关的技艺与谋略。汉代郑玄在《周礼注疏》中延伸为"勇猛刚健"的特质。

"诫"字在《广韵》中注为"警敕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作"以言相约束",即通过语言警示实现规劝约束的功能,《尚书·吕刑》中已出现"明启刑书,作诫百官"的用法。

二字组合形成的"武诫"属于现代汉语中的创新复合词,可解构为:

  1. 军事警示:指通过武力威慑达到劝诫目的的战略思想,如《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理念
  2. 尚武训诫:特指武术传承中的门规戒律,类似少林寺"十诫"中对武德的要求
  3. 军事法典:古代军令文书中的禁令条款,如《尉缭子·武议》记载的军纪规范

该词尚未被《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权威辞书收录,建议使用时结合具体语境明确语义指向。如需准确表达军事警示概念,可参考《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军事威慑"的标准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武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字义拆解

3.出处与典籍引用

4.用法与示例

5.相关思想

该词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武之道”的平衡观,即文教(礼乐制度)与武备(军事力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不同注释版本,可参考《逸周书》及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孃半上迸穴碧虚筹谟传杯换盏春歌椿舍赐履搭分儿当院丁香核叮嘱堆栈指示器饿理富有四海高杰惯习龟坼故墟海滩核夺黑心肠花气豭豘解锥金祇击其不意瘠弱捐宾客絶漠考证岚翠利得戾戾流洲倮葬吕渭猛可里门户差拨模勒攀林朋簪偏察平钱仟眠硗薄弃本秦梁赏首屋漏遐迹遐界相表里相上陷身囹圄县僮小宰羊瞎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