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眚礼的意思、眚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眚礼的解释

谓减省吉礼之数。眚,通“ 省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七曰眚礼。” 郑玄 注:“眚礼,谓杀吉礼也。” 贾公彦 疏:“谓吉礼之中,眚其礼数。”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今岁以来,灾异屡臻,日食、地震, 江 淮 腾溢,风雨害稼,民多菜色,此正陛下侧身克己、眚礼蕃乐之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眚礼”是古代礼仪制度中的专有名词,指因灾异或过失而举行的特定祭祀仪式,具有禳灾、反省的含义。该词由“眚”与“礼”二字构成:

  1. “眚”(shěng)原指目生翳障,引申为过失、灾祸。《说文解字》释为“目病生翳”,后扩展至天象异常(如日食、月食)或政治失误的象征。
  2. “礼”即礼仪规范,特指古代祭祀、祈福的仪式程序。

历史背景与用途

“眚礼”多见于先秦至汉代的文献,例如《周礼·春官》记载,大祝官需在“天地有灾”时主持“眚礼”,通过祭祀天地、祖先以消弭灾祸。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进一步注解,称此类礼仪包含“省察己过”的道德意义,是统治者应对天谴的自我修正行为。

权威文献引用

(注:因古籍数字资源库链接需订阅访问,此处按用户要求仅标注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眚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礼仪制度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眚礼”指减省吉礼的仪式或规模。其中“眚”通“省”(即减少、节省),而“礼”特指古代吉礼(祭祀、庆典等礼仪活动)。该词多用于描述因特殊原因(如灾荒、国难)对礼仪进行简化的情况。

二、引证与出处

  1. 《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七曰眚礼。”东汉郑玄注解:“眚礼,谓杀(减少)吉礼也。”唐代贾公彦进一步说明:“吉礼之中,眚其礼数。”
  2. 宋代司马光在《论燕饮状》中引用:“灾异屡臻……此正陛下侧身克己、眚礼蕃乐之时。”指灾年应通过简化礼仪来体现克己态度。

三、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政治语境中,如:

四、补充说明

五、相关成语

与礼仪相关的成语如“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慢条斯礼”等,但均不直接关联“眚礼”。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周礼》原文及历代注疏,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阅《周礼注疏》《司马光文集》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不挨摆落百宵邦后爆米花猋竖常春木成典乘风兴浪撑目兔称亭搥背寸田歹意法见凤城风品构驾贵珍寒馥衡笄蕙草汇流环浑沌扈狩忽骤讲念讲劝箭镞解饿絜清解赠经邦论道金琯伎曲雷光令尹门堪罗雀谬阙拿下马鲇鱼上竿暖忽忽齐臻臻热带儒家三伏神经失常诗记室授天朗气清统带通言微才文绉绉乡田相迕小物夏雪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