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四弘誓愿 ”。
“四弘”是佛教术语“四弘誓愿”的简称,指大乘佛教中菩萨修行时发下的四种宏大誓愿。以下是具体解释:
核心含义
四弘誓愿包含四个核心修行目标:
宗教意义
这四项被称为菩萨修行的“总愿”,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精神,强调自利利他的双重目标。其思想基础源自“四圣谛”(苦、集、灭、道),通过誓愿将个人修行与普度众生结合。
历史渊源
该概念最早见于南朝文献,如梁简文帝《大爱敬寺刹下铭序》中“业旷四弘”的记载,敦煌变文等佛教典籍也多次提及。
语言构成
“弘”意为宏大、广大,体现誓愿的普遍性与彻底性;“四”指代四个维度,涵盖修行者自身精进与对外救度的完整体系。
四弘是大乘佛教修行的纲领性誓愿,既要求修行者精进自身,也强调济度众生,体现了佛教“自觉觉他”的核心思想。
四弘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四”和“弘”两个字组成。它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
“四”字是由木部构成,它是一个基本部首;它的笔画数为5。
“弘”字是由弓部和厷部构成,它的笔画数为11。
《四弘》一词源自于佛教,是佛经中的用语之一。在汉字的繁体中,它的写法为「四弘」。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四弘》在甲骨文和篆书中的形状略有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意义一直保持。
1. 佛教强调要“四弘大法”,即发扬佛、法、僧、戒的精神。
2.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佛法中的四弘,对于修行者来说非常有益。
组词:四圣谛、四禅定、四念处、四无量心等。
近义词:四广、四宏、四德等。
反义词:不弘、不广、狭隘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