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hdsüeh] 经穴名。别名胞门、子户。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旁开0.5寸处。主治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症,腹泻等。直刺1-1.5寸。灸3-5壮或5-10分钟
气穴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1. 中医理论中的气穴
在传统中医学中,“气穴”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关键节点,通常与经络穴位相关联。例如,《黄帝内经》提到气穴是“脉气所发”之处,即气血汇聚或流通的重要部位。现代《中医大辞典》进一步将其定义为“经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具有调节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作用,如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均属气穴范畴。这一概念体现了中医“气血调和”的核心理论(来源:《黄帝内经·素问》《中医大辞典》)。
2. 流体力学中的气穴现象
在物理学领域,“气穴”指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因局部压力骤降而产生气泡的现象,常见于水泵、船桨等高速运转的机械部件表面。《物理学名词》将其解释为“液体中因压力降低形成空泡的现象”,这些空泡破裂时可能引发材料腐蚀或振动,称为“气蚀”。该现象在工程学中被广泛研究,用以优化流体设备设计(来源:《物理学名词》《工程流体力学》)。
以上解释综合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对“气穴”的定义,反映了该词汇在不同学科中的专业应用。
“气穴”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特定术语,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气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别名“胞门”“子户”。其定位在脐下3寸(关元穴),旁开0.5寸处,即腹正中线旁开半横指的位置。此穴为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现代中医常用此穴治疗月经不调、肠炎、尿路感染等病症。针灸时直刺1~1.5寸,可艾灸3~5壮或5~10分钟。
部分文献中“气穴”也泛指调节气机的穴位(如劳宫穴、昆仑穴),但主流定义特指足少阴肾经的特定腧穴。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施治。
如需更详细的针灸操作或配伍案例,可参考《针灸甲乙经》等中医典籍或权威临床指南。
巴布亚人欂卢裁择蝉噪臣朔淳辉赐圜怠教大恺惦记二亳放浪无拘凤舍伏老伏汛功作化名讙诽贿串货币市场驾长江皐浇慝斤节咎有应得拘挛补衲可剌答可想而知拦护兰锜离阻鸾凤纸罗之一目禄星民快木下三郎拿下马来配带偏怜憔瘁请问倾销侵扰穹岫雀离飒洒沙坝山窝少女俟候随意一瞥胎气摊手摊脚特然停停通饬屯种箨龙湘簟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