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壸秋月的意思、冰壸秋月的详细解释
冰壸秋月的解释
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词语分解
- 冰的解释 冰 ī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 秋月的解释 .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
网络扩展解释
“冰壸秋月”(也作“冰壶秋月”)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品德高尚、清白廉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读音:bīng kǔn qiū yuè(部分资料注音为 bīng hú qiū yuè,可能存在版本差异)
- 比喻义:像盛满清水的玉壶和皎洁的秋月一样,象征品格纯洁无瑕、光明磊落。
二、出处与典故
- 最早来源:宋代苏轼《赠潘谷》中的诗句:“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诗中通过对比潘谷粗陋的外表与高洁的内心,强调品德不受外在条件影响。
三、用法与示例
- 古籍用例:《宋史·李侗传》评价李侗:“愿中如冰壸秋月,莹彻无瑕。”
- 现代用法:多用于赞颂官员、文人等群体的清廉正直。
四、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冰清玉洁、光明磊落
- 文化内涵:
成语融合了“冰壶”(象征纯净容器)和“秋月”(象征皎洁光辉)两种意象,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内在品格的推崇。
五、注意事项
- 写法差异:部分文献写作“冰壶秋月”,“壸”(kǔn)与“壶”(hú)字形相近,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
- 适用场景: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苏轼诗集或《宋史》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冰壸秋月是指秋天夜晚清冷的月光。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来看,这个词的“冰”部分包含了冫和水两个部首,总共有五个笔画;“壸”部分包含了土和士两个部首,总共有五个笔画;而“秋”则是由禾、火和日三个部首组成,总共有九个笔画。 冰壸秋月一词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形容秋天夜晚明亮的月亮反射在冰面上的美景。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根据不同的朝代和书法家风格,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唐代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出入。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秋夜的冰壸秋月,透过窗户洒下一片寒光。 2. 想起那个冰壸秋月的晚上,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温暖。 一些组词包括:冰冻、壸状、秋天、月光、美景。 近义词可能有:冰壶明月、冰泉秋月。 反义词可能有:夏日炎炎、烈日炎炎。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