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投戈讲蓺的意思、投戈讲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投戈讲蓺的解释

谓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后汉书·樊準传》:“及 光武皇帝 受命中兴,羣雄崩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蓺,息马论道。”亦作“ 投戈讲艺 ”。 清 黄遵宪 《近世爱国志士歌》序:“ 日本 自将军主政凡五百年,世不知有王。 德川氏 兴,投戈讲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投戈讲蓺是汉语中的一个典故性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其核心含义指“放下武器,转而从事文化教育或学术研究”,常用来形容从武力征伐转向文治教化的行为。以下从词义、出处、用法等角度分述:

  1. 词义解析

    “投戈”字面指“丢弃兵器”,象征停止战争或武力对抗;“讲蓺”中“蓺”为“艺”的古字(《说文解字》),指学问、技艺,此处引申为研习文化、教育或学术。整体强调由“武”向“文”的转变,体现对和平与教化的推崇。

  2. 典故出处

    该成语可溯至《后汉书·樊准传》。据载,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后,名臣桓荣、樊准等人倡导“投戈讲艺,息马论道”,鼓励将士弃武从文,以儒学治国。这一典故成为后世形容政权由战乱转向文治的典型例证。

  3. 用法与语境

    现代使用中,“投戈讲蓺”多用于历史叙述或文化评论,如:“战乱结束后,政府投戈讲蓺,兴办学校,重建文化体系。”其近义表述包括“偃武修文”“弃武从文”等,反义则为“穷兵黩武”。

引用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成语“投戈讲蓺”的详细解释,综合多个来源可得出以下分析: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读作tóu gē jiǎng yì,本义指在军中仍不废学业,后引申为停止武备、修治文教,即“偃武修文”之意()。其出处可追溯至《后汉书·樊准传》,记载光武帝在战乱中仍坚持讲学论道。

二、词义演变与争议

  1. 主流解释:
    多数文献(包括汉典、汉语大词典)强调其“偃武修文”的正面意义,即放下武器、倡导文教,如“投戈讲艺,息马论道”()。

  2. 争议解释:
    个别来源(如)将其解释为“投降敌人并效劳”,但此释义与其他权威资料及历史典故不符,可能是对“蓺”字的误解(“蓺”通“艺”,指学术技艺,而非“效劳”)。

三、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述以下情境:

四、关联成语

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后汉书》原文()以获取更准确的历史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哀惜白璧青蝇白鹿洞书院辬白榜船卑不足道杯羹之让飙疾避明不道得猜离拆白谜楚剥打夯船发文肺渴抚景伤情弗豫干食干儛割地罐子玉孤冷悍室回甘护脱降民激电稽留聒剌京华夸强会昆冈羸耗雷神了尦鹿革逻伺扪心无愧免乳模棱两可南蕃纳受旁趋披帛屏门浅机曲道山茄子杀时间十二入时隙水泵顺常送铺贴军户晚市文车相去几何先情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