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旌旗的色彩。 汉 徐干 《中论·爵禄》:“登高而建旌,则其所视者广矣;顺风而振鐸,则其所闻者远矣。非旌色之益明,鐸声之益远也,所託者然也。”
“旌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旌色”指旌旗的色彩,主要用于形容旗帜的视觉特征。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干《中论·爵禄》:“非旌色之益明,鐸声之益远也,所託者然也。”(高权威性来源)
旌(jīng)
色(sè)
该词属于生僻词汇,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中论》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旌色(jīng sè)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指代飘扬的旗帜、彩旗或有特殊纹样的旗帜。
旌色的部首是方,总共有6个笔画。
旌色由旌和色两个字组成。旌,原本是指旗帜;色,指颜色。合起来,旌色指的是彩旗、有特殊纹样的旗帜。
旌色的繁体为旌色。
在古代写法中,旌色的旌字有时会写作“旍”,而色字则保持不变。
1. 阅兵式上,五彩斑斓的旌色在风中翩翩起舞。
2. 他手持旌色,引领队伍前进。
1. 旌旗:指旗帜上的纹样和标志。
2. 彩旗:五颜六色的旗帜。
3. 旌旗彩色:形容五彩斑斓的旗帜。
旌旗、彩旗
空旷、无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