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又:“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鸟,指南方朱鸟七宿;火,指东方苍龙七宿。后以“鸟火”泛指体现时序变迁的日月星辰。 清 顾炎武 《尧庙》诗:“鸟火频推革,山龙竟弃捐。”
“鸟火”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天文星象含义
源自《尚书·尧典》记载的古代天文观测:“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春分时南方朱鸟七宿出现)和“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夏至时东方苍龙七宿出现)。其中“鸟”指南方朱鸟七宿,“火”指东方苍龙七宿,合称“鸟火”以代指星辰运行规律,象征时序变迁。清代顾炎武在《尧庙》诗中曾用此典,如“鸟火频推革”,暗喻朝代更迭如星辰轮转。
引申的比喻义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鸟火”作为成语时,可指“微弱的火花或光芒”,比喻微小但蕴含潜力的力量。例如形容某人才能初显,或事物初露端倪。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网络语境,传统文献中较少见。
注意差异
需注意两类解释的来源差异:天文含义有明确古籍依据且权威性较高,而比喻义更多是现代扩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鸟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燃烧的鸟类或鸟儿出现的火焰。这个词通常用来比喻燃烧的火焰的形状或颜色酷似飞行中的鸟儿,给人一种动态而美丽的视觉感受。
《鸟火》这个词的部首是“鸟”(niao3)。
根据《新华字典》,《鸟火》共包含8个笔画。
《鸟火》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诗中写道:“鸟火花明愁敌胆,凤箫声杳怕秋空。”由此可见,此词是文人雅士创作的文学意象,用来形容夜晚的火焰与飞翔的鸟儿的美妙融合。
《鸟火》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鳥火」。
根据《康熙字典》,《鸟火》在古时候的字形写作「鳥⿰火」。其中,「⿰」为字旁形状,用来表示「火」字在鸟的上方。
1. 夜晚,在篝火旁,看到升腾的鸟火,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 暮春时节,太阳西斜,天边升起一抹金色的鸟火,点亮了整个天空。
1. 鸟羽:指鸟儿的羽毛。
2. 火光:指火焰的光辉。
3. 火红:指火焰所呈现的红色。
1. 燃烧的火焰
2. 火光飞扬
1. 熄灭的火焰
2. 灭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