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惊魂丧魄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三章:“ 左昆山 久历戎行,也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断不会因吃了一次败仗就惊魂落魄,不敢再战。”
“惊魂落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ng hún luò pò,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容人因极度恐惧或震惊而失去常态,心神不宁、举止失措的状态。该词与“惊魂丧魄”同义,属贬义。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程度,如“惊魂未定”侧重短暂惊吓后的余悸,而“惊魂落魄”更强调持续性的恐惧与失态。
《惊魂落魄》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非常恐惧、害怕到心魂摇动不安的程度。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文学作品,用来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所经历的极度恐惧。
《惊魂落魄》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惊”、“魂”和“落”。其中,“惊”字的部首是“心”,由11画构成;“魂”字的部首是“鬼”,由14画构成;“落”字的部首是“艸”,由15画构成。
《惊魂落魄》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驚魂落魄」。
根据古代的汉字书写形式,在古时候,成语《惊魂落魄》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相关资料有限,对于其准确的古代汉字写法,我们无法一言以蔽之。
1. 晚上一个人在荒凉的森林中迷了路,她感到惊魂落魄,不知如何是好。
2. 故事中的主人公被困在恐怖的鬼屋里,他惊魂落魄地挣扎着逃离。
1. 惊恐:非常害怕或吃惊的情绪。
2. 落荒而逃:面临危险或困境时,仓皇逃离。
1. 惊慌失措:形容因突发事件而猝不及防、手足无措。
2. 惊恐万状:形容极度惊恐、心神不宁的样子。
1. 泰然自若:形容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态度。
2. 从容镇定:形容在面对危险或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淡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