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憾事。 明 邢让 《<李文公集>跋》:“ 宋 欧阳文忠公 称 唐 文之善,则曰 韩 李 。 韩 之文传布世间者不啻家传人诵, 李 文则落落然而后学有终身不得见焉者,兹非一大欠事与?”《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可惜有了胜地,少了胜友,终是一场欠事。”
“欠事”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以下是综合解释:
憾事
指令人遗憾的事情。例如《醒世恒言》中提到:“可惜有了胜地,少了胜友,终是一场欠事”()。明代文献《李文公集》跋中也用此意表达惋惜()。
未完成或待处理的事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有未解决的事务”,常用于批评拖延或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工作中未完成任务、家庭中未履行的责任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欠”的详细字义(如欠身、拖欠等),可参考汉字解析来源()。
欠事(qiàn shì)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表示拖欠、未办理或未完成某件事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欠事的拆分部首是⺙(矢)和欠(缺),笔画数为5。
来源:欠事一词的来源与古代法律制度有关。古代,人们在还债时通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当债主能够出具一种叫做“借据”的凭证,而债务人仍未归还欠款,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欠事。
繁体:欠事的繁体字为「欠事」。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关于欠事的写法有一定变化。据记载,古代欠事的写法常见为「虔事」、「乾事」、「亟事」等,但这些写法在现代通用汉字中已不再使用。
例句:他一直未完成家庭作业,欠事挺多的。
组词:欠账、欠款、欠债、欠薪等。
近义词:未事、未了、未处理。
反义词:已事、已了、已处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