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 长江 以南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 浙江 绍兴 会稽山 北麓。 东汉 永和 五年(公元140年)在 会稽 太守 马臻 主持下修建。以水平如镜,故名。 唐 李白 《越女词》之五:“ 镜湖 水如月, 耶溪 女如雪。” 宋 苏轼 《永和清都观道士求此诗》:“ 镜湖 勅赐老 江 东,未似西归 玉局 翁。” 清 陈维崧 《鹧鸪天·秋日拨闷作》词:“一派凉秋,似 镜湖 ,西风萧瑟雁啣芦。”
镜湖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象与地理实指双重含义的词汇。从字义解析,"镜"指代光滑可映照的平面,《说文解字》释为"鉴也,从金竟声"(来源:《说文解字》),"湖"则为陆地上积聚的大片水域。组合而成的"镜湖"特指水面平静如镜、倒映清晰的湖泊,常见于文学作品中营造静谧意境。
在地理实指层面,镜湖专指浙江省绍兴市境内的古鉴湖。据《嘉泰会稽志》记载,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筑塘蓄水,形成"周三百五十八里"的人工湖,因水平如镜得名(来源:《嘉泰会稽志》卷十)。唐代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经典诗句,使该地名传播更广。
现代汉语使用中,"镜湖"可作通名指代所有具备镜面效果的湖泊,例如安徽芜湖镜湖、吉林长春净月潭别称镜湖等。这类水域因特殊地质构造形成静水环境,水面反射率可达90%以上,符合光学镜面反射原理,其物理特性可表示为: $$ R = frac{(n_2 - n_1)}{(n_2 + n_1)} $$ 其中$R$为反射率,$n_1$和$n_2$分别代表空气与水的折射率。
镜湖的详细释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镜湖是古代长江以南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位于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由东汉会稽太守马臻于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主持修建。其名称源于“水平如镜”的特征。
2. 别名与别称
3. 历史与文学意义
镜湖在历史上不仅是水利工程,还成为文人笔下的意象。例如:
4. 现状
目前绍兴的镜湖已基本消失,仅存部分遗迹,而芜湖的镜湖(陶塘)仍作为景观湖泊存在。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文学引用,可参考《汉典》《越女词》等文献。
熬谷八都儿霸陵桥班枝花襃博杯珓碑拓边虞猜忍穿弊棰策垂棘摧坚陷阵道源倒运得人死力掉动钉盘星番当烦细烦殷風菜分为服牛乘马孤行一意孤稚函脚寒缩阖胡鹤袖閧端浒浒讲和浸包靳道击应剧豕开诱雷雨鸾衣满愿懋官描摹冥路耐旱嫩绿槃结前式七辰穷宙啓籥拭玉水斗疏遬嗉子晚末猥昵险阨衔舻亵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