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虞的意思、边虞的详细解释
边虞的解释
(1).边衅,边患。《宋书·颜竣传》:“寇负力玩胜,骄黠已甚,虽云互市,实覘国情。多赡其求,则桀慠罔已;通而为节,则必生边虞。”《南齐书·高帝纪下论》:“ 宋氏 正位八君,卜年五纪,四絶长嫡,三称中兴,内难边虞,兵革世动。” 唐 于邵 《代高尚书陈情表》:“方将席卷,永息边虞,旋奉德音,遽令入奏。”
(2).边隅,边疆。《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又怨>》:“征衣裁缝了,远寄边虞。” 宋 王珪 《赐韩绛御寒衣服诏》:“比将使指,出护边虞。” 清 蒋业晋 《北庭都护行》:“每惜游牧窥边虞,秋獮冬狩军政符。”
词语分解
- 边的解释 边 (邊) ā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边缘。边沿。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边三角形。 旁侧,近旁:身边。边锋。 方面:边干(刵
- 虞的解释 虞 ú 预料:不虞。 忧虑:无冻馁之虞。 欺骗:尔虞我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古同“娱”,安乐。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虞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姓
网络扩展解释
“边虞”是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
一、基本释义
-
边衅、边患
指边疆的争端或战乱隐患。这一用法多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强调外敌威胁或边境冲突。
- 例:《宋书·颜竣传》提到互市政策若处理不当,“则必生边虞”()。
- 唐代于邵《代高尚书陈情表》亦用“永息边虞”表达平息边疆战患的期望()。
-
边隅、边疆
指代地理意义上的偏远疆域或边防地区,侧重描述地域范围。
- 例:敦煌曲子词中“远寄边虞”指将征衣送至边疆();
- 宋代王珪《赐韩绛御寒衣服诏》以“出护边虞”形容戍守边关()。
二、文献与用法特点
- 历史跨度:该词从南朝(如《宋书》)到清代(如蒋业晋诗)均有使用,可见其沿用时间较长。
- 语境差异: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如“生边虞”多指战乱隐患,而“寄边虞”则指地理边疆。
三、总结
“边虞”兼具抽象(争端隐患)与具象(地理边疆)双重含义,常见于史书、政论及边塞文学。理解时需结合文献背景,避免单一释义局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边虞(biān yú)这个词常见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指边疆的危险和战火。边虞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左边是边(biān)部首,右边是虞(yú)部首。边的部首是辶,虞的部首是虍。边虞总共有9个笔画。边虞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的演变和语言的使用。 在繁体字中,边虞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边字的写法稍有差异,是一个独立的字形。例如,边的古代写法是\口一,其中\表示边界的含义。虞字的古代写法也有变化,辶部在上,而虍部在下。这种字形写法强调了边疆守卫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个例句: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边虞心"的描述,意为边疆守卫的心情。边虞的近义词可以是边陲、要塞、哨卡等词汇,反义词可以是和平、安宁等词汇。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